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0:地壳物质循环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6小题)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
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读图,回答:
图体现出的地理过程是( )
若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则代表石灰岩、大理岩的数字分别是( )
该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判断下列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 )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入侵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①玄武岩 ②大理岩 ③沉积岩 ④石灰岩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A B C D 表示的地理含义是 ( )
读下图,完成小题。
图中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右下图表示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喷发。左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题。
此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属于右上图中的( )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江苏三大名石”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雨花石 | 昆石 | 太湖石 |
![]() | ![]() | ![]() |
出自江苏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雨花台砾石层。 | 产于江苏昆山,由地下深处的二氧化硅热熔液,侵入到断层破碎带内,冷却后形成网络状白色石英。 | 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古今闻名,主要是石灰岩。 |
据监测,某火山喷发时间约8个月,大多数时间火山灰(图中浅灰色部分)向东南方向飘去,火山灰几乎覆盖了整座山。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下图是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一⑥分别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某一项,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 )
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地貌景观图”,图中景观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下图左),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海底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下图为海底黑烟囱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形成海底黑烟囱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花岗岩在我国分布广泛,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表示花岗岩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下图为某山坡地地质剖面图。该地潮湿多雨,开挖甲处岩层所出露的岩石在地质历史时期是( )
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读图,图中( )
图中左图为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排子岭村单斜构造的地质剖面景观(中生代侏罗纪时期的火山碎屑砂岩形成的似丹霞地貌)。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
(2)
2013年12月,日本西之岛南侧200m在浓烟滚滚中形成了一个新小岛,在不断扩大之后与西之岛连在一起,海拔高度达30米。右图为三大类岩石类型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示意图,图中表示新岛岩石类型的是( )
图A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石柱林立、排列整齐(见图B),柱子间垂直裂隙发育,每根石柱高约20~30米,直径约40~60厘米,横切面大致呈六边形,图B所示石柱林是( )
图A为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图B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A中“巨石”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图为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一处火山口湖附近等高线图。读图,该小岛的岩石类型及物质来源最可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