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地理):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小题)
1、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4分) (1)
A . 常绿阔叶林
B . 落叶阔叶林
C . 常绿硬叶林
D . 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4分) (2)
A . 用地类型差异
B . 居民爱好差异
C . 景观规划差异
D . 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4分) (3)
A . 气温
B . 降水
C . 光照
D . 土壤
2、
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该山地( )
A . 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 . 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 .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 . 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3、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4分) (1)
A . 递减
B . 先减后增
C . 先增后减
D . 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4分) (2)
A . 水体营养盐
B . 太阳辐射
C . 水体含沙量
D . 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4分) (3)
A .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破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图14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一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 。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3分)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 。(3分)
(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 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