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二、课内阅读(共1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转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三、课外阅读(共1小题)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①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② , 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③ , 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④ ,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太子少师瑀:太子少傅是负责监护、辅导太子的官。萧瑀,唐朝初年大臣。②弓工:造弓的工匠。③邪:同“斜”。④中书内省:官署名,是朝廷制定国家政策的官署。
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酒泉子·长忆观潮①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②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①酒泉子:词牌名。观潮: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是钱塘江观潮日,这几日潮水如海,还有弄潮儿手举红旗,跳入江中,迎浪前进。②弄潮儿:指与潮水搏击的水手或潮中戏水的少年。
五、句子默写(共1小题)
六、语言表达(共1小题)
六十年庚子轮回,在这抗“疫”的新岁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张张坚毅果敢的面孔,一帧帧感人至深的画面,在眼前熠熠闪烁,在心头深深镌刻。让我们每个人仿佛在一刻之间,更深刻地懂得了,什么是家,什么是国。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A)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亦或是《示儿》中“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是古人家国情怀的体现。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样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今天新冠病毒疫情中,钟南山、李兰娟等科技工作者的敬业与担当,10天就竣工的火神山医院里自发来帮忙的建设者,一批批医护工作者英勇无畏的驰接,全国同胞对武汉的“搬家式”援助……(B)这些都是当代家国情怀最真切的体现。
不同的时代,家国情怀有着不同的内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能一次又一次从磨难中觉醒、在绝境中逆袭,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心怀国家的有志之士,怀惴拳拳赤子心,奋不顾身,投身到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浪潮中。那种与国家民族生死相依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作“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
①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②虽然后来有了“龙飞风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姓,但距离周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③历朝历代不仅一直追求汉字的平衡对称、周正之美,而且方正工整的书写也是古时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中的字体多样,但科举考试中写字必遵端正秀丽的正体。明清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
④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所谓“字如其人”,书写的本意强调一种方正、认真的精神,写字如是,做人亦如是。
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中的字体多样,但科举考试中写字必遵端正秀丽的正体。
灯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④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含辛茹苦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接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孩子,那是蛤蟆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⑦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等吃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⑧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⑨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⑩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忧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
⑪父亲说,你是单位的领导,不能太高调张扬,这样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⑫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⑬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⑭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小伟回乡看望父亲→ →父亲徒手抓蛤蟆鱼→ →小伟感到很踏实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②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
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八、作文(共1小题)
灯,能驱散黑暗、点燃希望,更能指引方向、照亮未来。如瀑般的紫藤萝以其“从未开得如此之盛”为宗琪亮起了一盖信念之灯;藤野先生用“毫无民族偏见的大爱情怀”为鲁迅亮起了一盏追梦之灯;父亲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道理为莫顿·亨特亮起了一盏智慧之灯;刘成章用安塞腰鼓“叹为观止的艺术享受”为我们亮起了一盏文化之灯……青春路上,总有一盏灯在我们心中悄然亮起。
请以“亮起心中的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