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中考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 ① 跃最有生机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如果青年大都选择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砥砺奋斗,历经磨难也矢志不 ② ,那么他们的行动就能 ③ 聚成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三、名著阅读(共2小题)
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得深处/它们的根缠在一起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儒家倡“廉”。_________。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操守。同时,“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为政对于廉洁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材料一)
在第七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各地举办各种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很多记录公祭活动的影像中,一张孩子们手捧菊花为死难者默哀的照片尤其触动人心,见证了国家公祭的重量和分量。上午10时,警报声拉响,南京某小学举行悼念仪式,孩子们高举写有“勿忘国耻”的标识牌,为死难者默哀,提醒自己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孩子们高举“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群像之所以更打动人心,因为这些稚嫩的面孔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以国家公祭这么重的分量去悼念死难者,就是要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未来的高度必将由今天这些手捧菊花的孩子们创造,这些孩子未必完全明白“勿忘国耻”背后沉重的历史内涵,未必完全理解默哀的意义和公祭的分量,未必深刻了解那段被侵略历史的残酷和悲壮,但以国民的身份参与国家公祭的经历,将深深地刻在他们心中,让他们铭记一生,并用这种强大的集中记忆去反抗健忘和拒绝遗忘。
(材料二)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纪念馆一期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巍然矗立,庄严肃穆。二期工程的纪念馆展馆的整体设计形状为“和平之舟”,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船头造型。从侧面看,又像一把被折断的军刀。从空中看,又是一个化剑为犁的立面。纪念馆前半部分寓意为“白骨为证、废墟为碑”,后半部分体现了“人类家园、走向和平”。
(材料三)
2020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纪念馆隆重举行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延续仇恨,而是呵护和平;不是沉陷在苦痛历史中,而是激发爱国情怀,凝聚向未来奋进的力量。当前,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这是我们对所有牺牲先烈和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在珍爱和平中勇毅前行,在警醒奋进中开创未来,定能不辜负新时代的召唤。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讲究
①大学新生入学,302室住进八位女生。当晚,各位报了生日,便有了从大姐到八妹的排序,尽管都是同年。
②不久,大姐王玲的老爸来看女儿,搬进了一个水果箱。打开,便有十六个硕大红艳的苹果摆在了桌面上,每个足有半斤重,且个头儿极齐整。王玲抢着把苹果一字摆开,再让大家看,众姐妹更奇得闭不上眼了。原来每个苹果上还有一个字,合在一起是:“八人团结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之后便笑,一幢楼都能听到八姐妹的笑声。王玲得意地告诉大家,说家里承包了果园,入夏时她老爸就让果农选出十六个苹果,并在每个苹果的阳面贴上一个字或标点符号,秋阳照,霜露打,便有了这般效果。这是老爸早就备下的对女儿考上大学的贺礼。五妹张燕是辽宁铁岭来的,跟赵本山是老乡,故意学着那个笑星的语气对王玲老爸说:“哎哟妈呀,王叔,您老可真讲究啊!”众人再大笑,“讲究”从此便成了302室的专用词语,整天挂在了八姐妹的嘴上。
③第二个来“讲究”的是三姐吴霞的妈妈,带来了八件针织衫,穿在八姐妹身上都合体不说,而且八件八个颜色,八人一齐走出去,便有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效果。吴霞说,妈妈在针织厂当厂长,这点儿讲究,小菜一碟。
④年底的时候,二姐李韵的家里来了“钦差”,是爸爸单位的秘书,坐着小轿车,送给大家的礼物是每人一个皮挎包。女孩子挎在肩上,可装化妆品,也可装书本文具,款式新颖却不张扬,做工选料都极精致,只是都是清一色的棕色。但细看,就发现了“讲究”也是非比寻常,原来每只挎包盖面上都压印了一朵花,或腊梅或秋菊等,八花绽放,各不相同。李韵故作不屑,说一定又是年底开什么会了,哼,我爸就会假公济私。
⑤每有家长来,并带来讲究的食品或礼物的时候,默不作声静坐一旁的是七妹赵小穗。别人喊着笑着接礼物,她则总是往后躲,直到最后才羞涩一笑,走上前去。所以,分到她手上的苹果,便只剩了两个标点符号,落到她肩上的挎包则印着扶桑花。有人说扶桑的桑与伤同音,不吉利,便都躲着不拿它。每次,在姐妹们的笑语喧哗中,默声不语的赵小穗总是很快将一杯沏好的热茶送到客人身边,并递上一个热毛巾。平日里,寝室里的热水几乎都是赵小穗打,扫地擦桌也是她干得多,大家对她的勤谨似乎已习以为常。大家还知道她的家在山区乡下,穷,没手机,连电话都很少往家打,便没把她的那一份“讲究”挂在心上。
⑥一学期很快过去,放寒假了。众姐妹兴高采烈再聚一起的时候,已有了春天的气息。那一晚,赵小穗打开旅行袋,在每人床头放了一小塑料袋葵花子,说:“大家尝尝我们家乡的东西,是我妈我爸自己种的,没用一点儿农药和化肥,百分之百的绿色食品。”
⑦葵花子平常,可赵小穗送给大家的就不平常了,是剥了皮的仁儿。一颗颗那么饱满,那么均匀,熟得正是火候而又没一颗裂碎,满屋里立时溢满别样的焦香。
⑧(A)李韵拈起一颗在眼前看,说;“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时那份情趣,怎么还剥了?是机器剥的吧?”
⑨(B)赵小穗说:“我爸说,大家功课都挺忙,嗑完还要打扫瓜子皮,就一颗颗替大家剥了。不过请放心,每次剥之前,我爸都仔细洗过手,比闹‘非典’时洗手过程都规范严格呢。”
⑩王玲先发出了惊叹:“我的天!每人一袋,足有一斤多,八个人就是十来斤。这可都是仁儿呀,那得剥多少?你爸不干别的活儿啦?”
⑪赵小穗的目光暗下来,低声说:“前年,为采石场排哑炮时,我爸被炸伤了。他出不了屋子了,地里的活儿都是我妈干……”
⑫吴霞问:“大叔伤在哪儿?”
⑬赵小穗说:“两条腿都被炸没了,胳膊……也只剩了一条。”
⑭寝室里一下静下来,姐妹们眼里都噙了泪花。一条胳膊一只手的人啊,蜷在炕上,而且那不是剥,而是捏,一颗,一颗,又一颗……
⑮张燕再没了笑星般的幽默,她哑着嗓子说:“小穗,你不应该让大叔……这么讲究。”
⑯赵小穗喃喃地说:“我给家里写信,讲了咱们寝室的故事。我爸说,别人家的姑娘是爸妈的心肝儿,我家的闺女也是爹娘的宝贝……”
⑰那一夜,爱说爱笑的姐妹们都不再说话,寝室里静静的,久久弥漫着葵花子的焦香。直到夜很深的时候,王玲才在黑暗中说:“我是大姐,提个建议,往后,都别让父母再为咱们讲究了,行吗?”
(作者:孙春平,有删改)
排行与姓名 |
讲究方式 |
表现 |
大姐王玲(家) |
红苹果印字寓团结 |
得意 |
三姐吴霞(家) |
① |
认为“小菜一碟” |
二姐李韵(家) |
② |
故作不屑 |
七妹赵小穗(家) |
③ |
④ |
(A)李韵拈起一颗在眼前看,说:“葵花子嘛,要的就是嗑时那份情趣,怎么还剥了?是机器剥的吧?”
(B)赵小穗说:“我爸说,大家功课都挺忙,嗑完还要打扫瓜子皮,就一颗颗替大家剥了。不过请放心,每次剥之前,我爸都仔细洗过手,比闹‘非典’时洗手过程都规范严格呢。”
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
①“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态度坚毅,彰显出中华民族的风骨。
②风骨者,气概、品格也。一个民族有怎样的风骨,影响生存质量和发展前景。风骨凛凛,不惧威胁,则民族生生不息;风骨柔弱,一味妥协,则民族难以长存。新时代,让中华民族更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永续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
③“悠悠华夏,风雨卓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挫折而不倒,饱受磨难而不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这种风骨,在近代几次反侵略中更得以彰显。正如一名思想家所说:“中国共产党出现在这个国家并领导他们的民众战胜强敌后,这个民族表现出的气概和品格,让觊觎他们的人更小心翼翼了。”
④民族风骨,时穷节乃见。当年日寇侵华之初,因国力悬殊,有外国政要直言,“中国将会成为第二个埃塞俄比亚(1936年被意大利法西斯吞并)”。然而,中国人民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以“桑梓之地,誓不从倭”的决绝和坚定,“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在赢得抗战胜利的同时,也让中华民族重新找回自信,赢得尊严。
⑤民族风骨,烈火中永生。70年前,面对美国威胁如果参战就把中国“炸回到石器时代”的狂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不信邪、不屈服,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硬生生将强大对手打到谈判桌前。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中华民族不可侵犯的民族风骨,也在与强敌较量中愈发凛然。
⑥在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被后人打上不同的烙印。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被称为“强汉”;唐,“横制六合,骏奔百蛮”,被称为“盛唐”。而当时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一的宋朝,之所以被称为“弱宋”,就是因为其“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军不强”,面对元、辽、金甚至弱小西夏的入侵,都一味求和,结果一退再退、一败再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的“和约”越签越多,和平却离中国越来越远。清史研究专家李鸿彬一针见血指出:“部队羸弱,又不敢誓死一搏,让中华民族很是蒙羞。”现实告诉我们,抵制强暴、反抗强权,光喊口号、发声明、作谴责、提抗议是不够的。面对强暴强权敢于亮剑的军队,永远是民族风骨最有力的支撑。
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里的“必”,就是敢于斗争的精神和胆略。只有敢于斗争,坚决回击强暴强权,才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习主席强调指出:“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⑧人民军队有敢战能胜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既来源于历史积淀,也是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锻造而成的。近日,电影《金刚川》热映。影片结尾,一名美军看见志愿军在湍湍江水中用身体架起的桥后说:“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创造了神迹。这不是人类能完成的事,但你们做到了。”中国军人身上所表现的民族风骨,让敌人胆寒,令对手尊敬。
⑨今天,我们捍卫和平的手段和选择多种多样,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只有保底手段保得了底,国家安全才有底数,民族复兴才有底气。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人民军队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作者:王守学,有删改)
七、对比阅读(共1小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①负者歌于途 负:
②往来而不绝者 绝: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八、诗歌鉴赏(共1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九、作文(共1小题)
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源于有所追求,都体现为通过行动,去努力达到所向往的境界。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我们也一定有自己追逐的“彼岸”,你有怎样的经历?你对“彼岸”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追逐“彼岸”的故事。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彼岸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