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班里组织“去故宫看特展”参观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小题(共1小题)
故宫旧称紫禁城,堪称中华文明之瑰宝。中华文明绵( )五千多载, ① 了多民族的多种文化形态,紫禁城正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这种历史悠久、多元一体的特征。
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六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于中华大地。六百年间,它曾遭受过雷火之灾,还曾被外国侵略者践踏和掠夺,但它同时也被一代代故宫人潜心守护、尽力保养修缮着。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几代文物工作者的抢救和修复,而今的紫禁城重新焕发了蓬勃的生机。
为了庆祝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特展”,希望借此让游客领略故宫贯穿六百年“时”“空”的历史文化,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紫禁城宫殿技术之巧与馆藏艺术之美,展柜里精美珍贵的展品正在 ② 中等待着人们走近它们,倾听它们对中华文明的无言诉说。
不得体的词语是 ,应修改为 。
隔着玻璃窗,从左往右的十件琉璃瓦脊兽分别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押鱼、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háng shí)。从康熙年间起,这些小兽就一直静静蹲坐在太和殿的屋顶。其中,行什为太和殿独有。它的外形是人身猴脸,酷似《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因此古建行里的老师傅为了方便记忆也称之为“猴”。但是著名古建专家研究发现,这件饰件虽然长得像猴子,却和孙悟空有所不同,它背上有双翼,手里拿着的也不是金箍棒,而是金刚杵。这个形象很像神话中的雷震子或雷公,传说具有防雷和消灾免祸的功能。
(介绍)行什是太和殿屋顶上独有的, 、 、 、形如神话中的雷公的,传说具有防雷和消灾免祸功能的装饰物。
《寒食帖》(局部) 苏轼书 《赤壁赋》(局部) 文徵明书
(7)“百闻不如一见”,这次观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故宫建筑的壮丽辉煌和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故宫的一砖一瓦、一书一画,都让人留恋回味。忘不了那气势恢宏的宫殿群 , 彰显着皇家风范; , 。
三、情景默写(共1小题)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 , 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笛子。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五、对比阅读(共1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乙)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翻译: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丁家人)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理解: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丁家人的话表述得不够清楚,这是让人们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
(乙)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理解:宋国人特别乐于接受离奇的传闻,到处讲述丁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的事情,以至于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链接材料一)
夔①有一足
哀公②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③乎?”曰:“夔,人也,何故④一足?彼其无他异⑤ , 而独通于声。尧⑥曰:‘夔一而足矣。’使为⑦乐正⑧。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夔(kuí)]我国最早有史料记载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②[哀公]鲁国的国君。③[信]真实。④[何故]什么缘故;为什么。⑤[彼其无他异]这个人没有其他不同于常人的地方。⑥[尧]上古帝王名。⑦[为]担任。⑧[乐正]古代官名,乐官之长,掌管贵族子弟的教育,负责乐舞、祭祀等事宜。
(链接材料二)
足(zú):①脚;②足够,充足,满足;③值得,配。
——《古代汉语词典》
传闻 |
事情原貌 |
启示 |
|
《穿井得一人》 |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
① |
③ |
《夔有一足》 |
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 |
② |
六、名著阅读(共1小题)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丁)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场景片段 |
情感基调 |
重点句朗读设计 (朗读符号:重音· 连读︿ 停顿V) |
“我”因瘫痪发脾气,母亲小心安抚“我”。 |
“我”:① 母亲:担心、悲痛 |
“我可活什么劲儿!”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 好好儿活……” |
当时“我”不知道母亲隐瞒了病情。 |
“我”:② |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 , 她的病V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
③ |
“我”:淡漠 母亲:喜悦 |
“好吧,︿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
母亲昏迷前说最后一句话。 |
母亲:不舍、担忧 |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④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填朗读符号) |
阿 咪
丰子恺
①阿咪者,小白猫也。十五年前我曾为大白猫“白象”写文。白象死后又曾养一黄猫,并未为它写文。最近来了这阿咪,似觉非写不可了。盖在黄猫时代我早有所感,想再度替猫写照。但念此种文章,无益于世道人心,不写也罢。黄猫短命而死之后,写文之念遂消。直至最近,有人送了我这阿咪,此念复萌,不可遏止。率尔命笔,也顾不得世道人心了。
②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便是它的游戏伴侣,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破涕为笑呢。
③我家平日只有四个大人和半个小孩。半个小孩者,便是我女儿的干女儿,住在隔壁,每星期三天宿在家里,四天宿在这里,但白天总是上学。因此,我家白昼往往岑寂,写作的埋头写作,做家务的专心家务,肃静无声。自从来了阿咪,家中忽然热闹了。厨房里常有保姆的说话声或笑骂声,其对象便是阿咪。室中常有陌生的笑谈声,是送信人或邮递员在欣赏阿咪。来客之中,送信人及邮递员最是枯燥,往往交了信件就走,绝少开口谈话。自从家里有了阿咪,这些客人亲昵得多了,常常因猫而问长问短,有说有笑,送出了信件还是留连,不忍遽去。
④访客之中,有的也很枯燥无味。他们是为公事或私事或礼貌而来的,谈话有的规矩严肃,有的啰嗦疙瘩,有的虚空无聊,谈完了天气之后只得默守冷场。然而自从来了阿咪,我们的谈话有了插曲,有了调节,主客都舒畅了。有一个为正经而来的客人,正在侃侃而谈之时,看见阿咪姗姗而来,注意力便被吸引,不能再谈下去,甚至我问他也不回答了。又有一个客人向我叙述一件颇伤脑筋之事,谈话冗长曲折,连听者也很吃力。(甲)谈至中途,阿咪蹦跳而来,无端地仰卧在我面前了。这客人正在愤慨之际,忽然转怒为喜,停止发言,赞道:“这猫很有趣!”便欣赏它,抚弄它,获得了片时的休息与调节。有一个客人带了个孩子来。我们谈话,孩子不感兴味,在旁枯坐。我家此时没有了小主人可陪小客人,我正抱歉,忽然阿咪从沙发下钻出,抱住了我的脚。于是大小客人共同欣赏阿咪,三人就团结一气了。
⑤后来我应酬大客人,阿咪替我招待小客人,我这主人就放心了。原来小朋友最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甚至被它抓出了血也情愿。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逗它玩它,抱它喂它,劳而不怨。因为她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
⑥写到这里,我回想起已故的黄猫来了。这猫名叫“猫伯伯”,它是特殊而引人注目的。我的女儿最喜欢它。有时她正在写稿,忽然猫伯伯跳上书桌来,面对着她。端端正正地坐在稿纸上了。她不忍驱逐,就放下了笔,和它玩耍一会。有时它竟盘拢身体,就在稿纸上睡觉了,身体仿佛一堆牛粪,正好装满了一张稿纸。
⑦有一天,来了一位难得光临的贵客。我正襟危坐,专心应对。“久仰久仰”,“岂敢岂敢”,有似演剧。忽然猫伯伯跳上矮桌来,嗅嗅贵客的衣袖。我觉得太唐突,想赶走它。贵客却抚它的背,极口称赞:“这猫真好!”话头转向了猫,紧张的演剧就变成了和乐的闲谈。后来我把猫伯伯抱开,放在地上,希望它去了,好让我们演完这一幕。岂知过得不久,忽然猫伯伯跳到沙发背后,迅速地爬上贵客的背脊,端端正正地坐在他的后颈上了!这贵客身体魁梧奇伟,背脊颇有些驼,坐着喝茶时,猫伯伯看来是个小山坡,爬上去很不吃力。(乙)此时我但见贵客的天官赐福的面孔上方,露出一个威风凛凛的猫头,画出来真好看呢!我以主人口气呵斥猫伯伯的无理,一面起身捉猫。但贵客摇手阻止,把头低下,使山坡平坦些,让猫伯伯坐得舒服。如此甚好,我又何必做煞风景的主人呢?于是主客关系亲密起来,交情深入了一步。
⑧可知猫是男女老幼一切人民大家喜爱的动物。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而实际上,如上所述,猫的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那么我今为猫写照,恐是未可厚非之事吧?猫伯伯行年四岁,短命而死。这阿咪青春尚只有三个月。希望它长寿健康,像我老家的老猫一样,活到十八岁。这老猫是我的父亲的爱物。父亲晚酌时,它总是端坐在酒壶边。父亲常常夹些豆腐干喂它。六十年前之事,今犹历历在目呢。
(选自《缘缘堂新笔》,有删改)
选择
赏析:
八、作文(共2小题)
爱,是对人或物的深情,能够带来温暖、力量、希望、奇迹……爱,是喜欢做某事,能够带来勇气、动力、恒心、成功……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爱,使奋斗变得其乐无穷。
请以“有爱才有………..”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5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假如你能感受到动物或植物的心声,可以和它们成为好朋友,那将会发生怎样有趣而又有意义的事情呢?
请以“奇妙的朋友”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5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