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5小题)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电。 C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 .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cú)       阻(sè)        恢(hóng) B . (zhì)罚      臧(fǒu)       咨(zōu) C . (nú)钝       (bì)补        斟(zhuó) D . (sù)夜       菲(bó)        (quē)漏
3、下列划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诚危急存亡之也(时候) 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憎恨) B . 先帝遗德(光亮)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给予) C . 贤臣,远小人(亲近) 营中之事,悉以咨(他,代指向宠) D . 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昭陛下平明之理(所以)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 .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划线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斟酌损/精求精    日而待/不其数 B . 不求闻/知书理    由感激/实事求 C . 夙夜叹/心如焚    庶驽钝/尽心 D . 察纳言/温文尔    存亡之/春夏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②臣本布衣。          古义:      ;今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④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2、文学常识填空。
(1)诸葛亮,字孔明,号            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      家。
(2)表,是古代      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斟酌      

③咨善道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徒有先生也 B . 旧都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C . 以彰咎              望旗靡 D . 以伤先帝明          欲报于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 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 .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2、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释】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亲附。③狎:亲昵,亲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陛下亲之信之  愿:      

④不于物  私:      

⑤今则不  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      ”,【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贵之有?_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 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尚书省滞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 . 古者立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 C .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得失  彰:揭示 D . 征蹈履仁义,以朕躬  弼:辅佐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征处事情,人人悦服

(2)
A . 策之不其道(《马说》) B .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 .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 . 近岸,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
A . 何陋之有(《陋室铭》) B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 .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魏征因多病辞官,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 . 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 . 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 . 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②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学完本课后,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2)【观点争鸣】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3)【精神接力】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