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5小题)

1、下列“之”的用法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例句:非天质

A .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 . 不必若余之手录 C .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D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遇其叱咄    一食尽粟一石 B . 不敢逾约    出近之 C . 烨然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 D . 礼愈        则无可用
3、下列句子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幼时/即嗜学 B . 益慕圣贤/之道 C . 腰/白玉之环 D . 门人弟子/填其室
4、下列划线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是人多以书假余 B . 不敢出一言 C . 属予作文记之 D . 家贫,无从致书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 ①②⑤③④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④②①⑤③ D . ④②①③⑤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并写出意思。

①或遇其叱咄      

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负      

然若神人      

2、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词。

①媵人持沃灌    古义:          今义:      

②右备容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白玉之环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自笔录      

④手自      

⑤县官有廪稍之供      

⑥父母有裘葛之遗      

⑦余侍左右      

⑧录毕,送之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1、宋濂的好学事迹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其实历史上勤奋刻苦学习的名人事迹还有很多,请写出至少两个体现名人刻苦学习的成语。

四、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①滑稽: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qiān):人名。⑨勒:编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 .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 .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 .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A . “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 . 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 . 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 . 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4)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

    来信均悉 , 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 , 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 , 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老人训也。

(选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⑤业:已经。⑥资:钱财,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务用尽。⑨苟:假如。⑩特:不过。⑪恃:倚仗,依赖。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⑬固:本来。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⑮致:给予。⑯函:信件。⑰毋:不要,不可。⑱负:辜负。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儿自国至今      

②求学先刻苦      

③特汝不应若      

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五、综合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材料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雷海为成名后,有网友嘲讽他:“一个连生活条件都还没改善的人,不想着怎么去赚钱,背那么多没用的诗词干什么?”“背诗歌又不能当卡刷,不还得去送外卖?”

材料三:教育部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各校要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积极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地各校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乙】要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的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

(1)以一句诗作为材料一的开头,下面哪项最合适(    ) (1)
A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你同意材料二中网友的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3)材料三中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      ”。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