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诗五首》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默写(共1小题)

1、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5)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            ”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6)《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二、诗歌鉴赏(共8小题)

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标题中的“岳”即为号称五岳之首的      ;“岱宗”是对      的尊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造化”之意是      ,“钟”的意思是      “阴阳”的意思是      

(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3)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2、完成下列题目。

[甲]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 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从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上看,甲诗着眼于      字,乙诗则着眼于      字,从两诗景物描写中表现的季节来看,甲诗写的是      春之景,乙诗写的是      春之景。从两诗涉及的历史名城来看,甲诗涉及的是成都,乙诗涉及的是北京。

(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将甲乙两诗中你最欣赏的一联诗句画上横线,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②甲诗的末两句是作者想像,试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想象情景表达出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题目。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

(2)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4、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5、诗歌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6、阅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什么人?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7、阅读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诗句中划线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用?

①造化神秀      

②阴阳昏晓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A .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 . 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 . 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 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8、阅读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诗五首》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