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二、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①泽及鸟兽
②以书属辙曰
③辄能语其要
④疾时文之诡异
文 忠 惊 喜 以 为 异 人 欲 以 冠 多 士
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① , 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④ , 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⑤ , 不见⑥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⑦与萧艾⑧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⑨ , 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⑩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贵兰:以兰花为贵。②楚之逐臣:即屈原。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见杀:被摧残,遭受摧残。⑤闷:烦忧,烦闷。⑥不见:不被人知道。⑦平居:平时。⑧萧艾:也叫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⑨蔼然:香气芬芳的样子。⑩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①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②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④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⑤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池上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染着,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⑥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⑦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
⑧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⑨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⑩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的!
⑾我们的心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恒常的。
⑿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有删选)
【材 料】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 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 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季羡林《幽静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