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任务一:搜集材料,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我国诗词中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小健搜集了一些诗词名句,有郑燮《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_______________ ”;有杜甫《________ 》中的“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政治情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行路难(其一)》中表现李白豪情壮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健(a____________ )搜集了古典诗词名句,(b______________)向同学们推荐了一首闻一多先生的诗作——《一句话》。
一句话(节选)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①精髓( ) ②缄( )默 ③霹lì ( )
A.尽管,都 B.不仅,还
C.虽然,但是 D.因为,所以

下面是小叶和小健见面后的交流。
小叶:小健,你的留言条我看到了,里面不仅有个错别字,连格式也有点问题哦!
小健:真的吗?快告诉我!
小叶:你看, 。
小健:哎,我太粗心了,还好你帮我纠正过来了。对联看了没有?
小叶:看了。这对联很工整,只是张贴有点问题。你看, 。
小健:还真是,这个原则我原是知道的,张贴时大意了,谢谢你的提醒。
小叶:不客气,我要把你的对联抄录下来,当作我的座右铭。
二、课外阅读(共1小题)
岳阳风土记
范致明
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寛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除守此州,毎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着。其后,太守于楼北百步复创楼,名曰燕公楼。
山海经言:洞庭,沅澧之交潇湘之渊,是为九江之门。水经云:湘水右会小青口资水也,世谓之益阳江。右则沅水注之,谓之横房口。东到微湖,世谓之糜湖。西流注为江,谓之糜湖口。左则澧水,谓之武陵江。凡此五水,注为洞庭,北会为大江,名曰五湖。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啮城岸,岁常倾颓。滕子京待制欲为偃虹堤以捍之,计成而滕移郡,后遂不果。
《水经》云:湖水广五百里,日月出没其中。大抵湖上舟行,虽溯流而遇顺风,加之人力,自旦及暮,可行二百里。岳阳西到华容,过大穴漠、汴湖,一日程。夏秋水涨,其道如此;冬春水落,往往浅涩。江道回曲,或远或近,虽无凤涛之患,而常靠阁①。
巴陵乐府,旧传《临江仙》一阏,滕子京所作,其词曰: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芝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华容令宅东北有老子祠,曰大皇观。祥符八年春二月既望③ , 雷震白虎,西北楹上有倒书“谢仙火”字,入木三分,字画遒动,人莫之测。庆历六年,滕子京令摹而刻之问零陵何氏女俗谓之何仙姑者 , 乃曰:“谢仙火,雷部火神也。兄弟二人,各长三尺,形质如玉。好以铁笔书字,其字高下,当以身等。”验之皆然。东南楹亦有“谢仙”二字,逼近柱础,又不知何也,其后摹刻岳阳楼上。元丰二年,岳阳楼火,土木碑碣,悉为煨烬,惟此三字曾无少损,至今尚存。
(选自《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有删改)
【注释】①靠阁:搁浅。②蓬瀛:即蓬莱、瀛洲,皆山名,传为神仙所居。③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滕 子 京 令 摹 而 刻 之 问 零 陵 何 氏 女 俗 谓 之 何 仙 姑 者
江道回曲,或远或近,虽无风涛之患,而常靠阁。
①湖水连天天连水,秋米分外澄清。君山自是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滕子京《临江仙》)
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深,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范致明《岳阳风土记》)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①我经常接触到一些读书人,年龄相仿,读的书挺多,各有优点,但依然没有明显的“书卷气”标签。以我为例,我偶尔对着镜子试图说服自己——这是个读书人,但内心却很难承认,表情里有焦虑,眼神里有浮躁,性格里有戾气,尽管用了十八般武艺去“镇压”了,但还是不行,一名读书人该有的视野上的开阔与远大,内心里的安宁与淡定,都远远不足,仍然是一个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
②书卷气并非只是读书就能带来的,它是内在格局与外在本领的相结合。内在格局不说了,这个很难说得清楚,也没法给出标准要求。外在的本领则可以一五一十地拿出来,简单七个字:琴棋书画诗酒茶,前五个基本都丢了,酒和茶倒还被传承了下来,只是很多时候也是瞎喝,连“借酒浇愁”的境界都达不到,茶也难品出多少滋味。
③外出参加活动,被别人当成“文人墨客”,每当活动进展到“题字留念”这一环节时,总是“仓皇出逃”,万万不敢在人家精心准备的上等好纸上留下别别扭扭的字迹。要知道,能写一手好字,在从前是读书人的标配,历史上那些名声不好的读书人,书法拿出来,往往也令人赞叹。
④书卷气真的不单是一种气质,它更像是一种“人格与技能”的合成,人格要高尚,要有悲悯有关怀,这样的人格需要漫长的阅读与思考才得以炼成,还要经受得住天性的考验,有些人天性不好,伟大的人格经常被邪恶的天性给淹没了;至于技能,那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漫长的时间才得以成为随身本领的,琴棋书画这四样,哪样不都得浸淫十年以上?
⑤所以,书卷气的消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时间不够用。以前的读书人,有的是时间,木心说从前“车,马,邮件都慢”,说的已经是工业社会中后期的事情了,再往前推,漫长的农业社会,对于读书人来说,时间更是富裕,就算是埋首故纸堆也埋得起,但凡有些灵光,读书人都不会读成书呆子,而成为受尊重的“社会贤达。”
⑥现在的读书人身上缺书卷气,大约与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也有关系。谁敢说在当下能够单凭写作或者“贩卖”大脑里的那些知识养家?除了走到塔尖上的少数著名作家,绝大多数读书人,还得用另外一项技能糊口,读书更多时候是一种休憩或寄托,遇到生活不顺,这点寄托也便干脆不要了。
⑦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可见书卷气是写在脸上的,在互联网、电子智能时代,更多的人开始读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有人说“读什么内容很重要,通过什么介质读不重要”,这个说法成立,读屏只要读的是精品、经典,是有体系、有思考的阅读,一样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是在大数据的智能推送以及社交媒体对人性的精细揣摩下,重复及无用信息如洪流一样,让人身陷其中、无力自拔,读书人中了招也不例外。
⑧我们看科幻作品,小说也好电影也好,会发现未来人类与未来生活光怪陆离,在充满想象力的画面中,是看不到任何书卷气的。眼下我们意识到书卷气很重要,是因为农业社会留下的文化记忆太过深刻,并且时常让我们觉得,书卷气虽然抵御不了被时代车轮碾轧的痛楚,但起码会带来一点安慰。
⑨为了这点安慰的光亮,整个社会开始重视书卷气,开始寻找具有书卷气的人,一名演员拥有书卷气,他便拥有了更好的接戏机会,一名普通人拥有书卷气,也会得到周边人更多的尊重与欣赏。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人该奋起,不该放弃,要知道,读书人丢了书卷气,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无奈而悲伤的事情啊。
①
②
③
(链接材料)
(材料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材料二)
没有别的事情能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欢乐。我们一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的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引清洌的泉水似的舒适。
(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材料一)
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历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厨余垃圾的处理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办法无非机械粉碎直排、垃圾场填埋和焚烧等几种。总体而言,这些传统处理手段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粉碎直排
厨余垃圾粉碎直排法的实质是利用污水处理系统来降解有机质,所以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要求较高。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容易产生污水和臭气,滋生病菌、蚊蝇,甚至引发疾病的传播;油污的凝结成块也会造成排水管堵塞,降低城市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另外,厨余垃圾脂类含量特别高的特性更是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负荷,并且大大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达标的风险;同时,还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二次污染。
填埋
采用填埋法处理厨余垃极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混合的垃极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污染大气甚至引起垃极坍塌等危险。另有部分厨余垃极中含有少量的铅、汞等有害物质,如在运输或填埋过程中泄漏到地下水及其周边水源里,会引起水体及土壤污染。与此同时,由于厨余垃圾的含水率过高,势必导致渗滤液大量排出,增加处理难度。
焚烧
所谓焚烧法,是将垃级放在特制的焚烧炉中用1000℃以上高温将垃级的有机成分彻底氧化分解。由于厨余垃圾含水量太高,且脱水困难,加之其热值较低,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进行脱水处理和添加其他辅助燃料,由此造成了焚烧处理成本的增加。此外,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呋喃等有害气体,也会造成二次污染。
(摘自《百科知识》2020年9月,有删改)
(材料二)
南京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其中厨余垃圾占大部分,且不易处理。记者了解到,厨余垃圾的终端处理,目前南京各区因地制宜、各显其能。这些看似没用的“剩饭剩莱”,有的农村用来就地沤肥或沼气发酵;有的用厨余垃圾养殖黑水虻,作为动物蛋白饲料;更多的是通过脱油脱水等多道程序,形成有机化肥。
(节选自“扬子晚报”网,2020年10月19日)
(材料三)
图1
图2
(注)小贴士,源于英文smalltips,内容多为小知识,一般语言简洁、活泼、温馨。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A组:《西游记》《水浒传》
B组:《骆驼祥子》《水浒传》
五、作文(共1小题)
冯友兰先生在《青年的修养问题》中说道: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前途,以及一个民族的前途,其复兴的重任,都是担当在青年的身上。如果每一个青年,将来都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那么,国家的前途,一定是很有希望的。反过来说:如果所有的青年将来都不能成为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那么,就是现在的国家能马虎的过下去,到将来也非糟不可。”
作为青年人,你如何看待青年的发展与价值呢?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