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小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梦萦    敦厚    烙印    摇蓝 B . 狂澜    险峻    滋长    宛转 C . 浩荡    屏嶂    发源    连环 D . 体魄    挈机    爱抚    绽开
2、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qiè)    机(róng)   致(jǐng)    闹(xuān) B . 长(zī)     气(shuò)   险(jùn)     祷(qǐ) C . (1án)    痛(chì)    山(yān)    逼(xiá) D . (tiè)    可(hán)    折(qǔ)     污(huì)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B .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C .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 .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③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早。《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3、好多的歌曲,在哼唱中都会让我们想起一个时代,想起一些故事,想起一些人。它就像是一个记事本,记录着一些曾经,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品读下列几段歌词,写一段话,说说你的感悟。(80字左右)

①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我们是黄河泰山》)

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我的中国心》)

③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龙的传人》)

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

这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站在高山之diān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2)惊涛péng pài      ,/掀起万丈kuáng lán      ;/浊流宛转,/结成jiǔ qū lián huán      ;/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      下/发扬滋长!

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侯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口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友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泥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5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根的窑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妥、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本文第①段说明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2)对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2)
A . 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B . 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C . 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D . 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
(3)读了本文后,你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理解的?

(4)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5)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中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请分别说明。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保卫黄河

光未然


    (朗诵词)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歌词)

    风在吼,

    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

(2)“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3)想一想这首诗蕴含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4)请发挥想象,结合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展现的场面。

2、与黄河有关的文化知识积累。

(1)请你写出一个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2)你在课外可曾搜集过与黄河有关的俗语、成语?请你举出两三个例子来。

(3)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