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人名 | 形近字 | 多音字 | 成语 |
①张岱(dài) ②林徽(huī)因 ③顾颉(jí)刚 | ④儒雅 ⑤懦弱 ⑥儒养 | ⑦折(zé)扣 ⑧折(shé)本儿 ⑨折(zhē)腾 | ⑩前仆后继 ⑪走投无路 ⑫不功自破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三、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后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该病毒已确认存在人传人现象,病毒潜伏期最短有1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②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③。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友人的。②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③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五、课外阅读(共1小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李傕jué:东汉末年军阀、权臣。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气候变暖下的香蕉:红利消失与病毒威胁
①在过去几十年里,一谈起气候变暖,人们大多会联想到一系列负面影响,但对于香蕉生产者来说,这却是发展的机遇。通过对全球27个主要香蕉生产国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自1961年至今,香蕉产量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37吨,目前全球产量约为每公顷10~40吨。
②气候变暖给香蕉带来的产量红利,曾一度让其成为全球贸易量最大的水果之一,但遗憾的是,这种红利并没有持续下去,甚至还可能在未来成为香蕉业路上的绊脚石。
③2019年9月,众多媒体报道了关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关于香蕉的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近60年里,气候变暖下的自然环境促进了香蕉的生长,使全球香蕉产量逐年上升。但是,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到2050年,多国的香蕉产量增速可能会显著降低,总产量或将大幅下降,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香蕉生产国印度和第四大香蕉生产国巴西。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埃克塞特大学生物科学系高级讲师丹·贝伯表示:“气候加剧变暖的趋势,已超岀香蕉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给巴西、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这些地区的香蕉产量带来了负面影响。未来几年,一些国家还必须面对香蕉大幅减产的现实。”
④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丹·贝伯与印度班加罗尔国家生物科学中心的瓦伦·瓦尔玛教授对多个国家的香蕉种植环境进行分析,成功建立起了一个生产香蕉的最佳温度空间。然而,这一结果并没有在学界引起多大反响,因为除了温度,还有个更为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
⑤据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变暖正在加速一种具有高度破坏性的植物病蔓延。该病被称为“黑叶斑病”,是种严重影响香蕉树生长的传染病,一旦染上,就会造成大片叶组织坏死,降低植物80%的存活率。黑叶斑病中的病原体易在高温环境下生存、发展,而气侯变暖恰恰为它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除此之外,香蕉贸易的发展,也加快了黑叶斑病的传播。目前,黑叶斑病已从亚洲的香蕉种植地传播到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区,并使这些地区的感染风险平均增加了42%,危害范围几乎遍及全球,所以这种病也被人称为“香蕉黑死病”。
⑥在哥斯达黎加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北部,当地农民通过喷洒杀菌剂来对抗黑叶斑病。据美国农业部称,这种杀菌剂能有效抑制黑叶斑病的传播,但对人体易造成伤害,而且成本十分昂贵,每年喷洒40至80次,就会耗掉约一亿美元。除了杀菌剂,贝伯在接受CNN采访时还提到另一种解决方案:“与干燥的地区相比,我们发现在湿度大的地方,病情会恶化得更厉害,所以合理运用灌溉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染病的几率。
⑦尽管如此,一些学者还是对气候变暖给香蕉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气候变暖仍暂时有利于香蕉业发展,虽然个别国家已受到影响,但全球总产量始终保持稳定。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罗伯特·凯恩教授则反驳到:“我认为,在气候变暖的问题上,我们都应将目光放长远一点。香蕉不仅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还是许多热带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哥伦比亚的香蕉产业就因为受到气候变暖和病菌的影响,造成一大片香蕉树被毁,经济损失惨重。”
⑧截至目前,已有研究人员发现,要适应更热的地球,就需要改变香蕉的整体生理机能,通过杂交或基因工程解决病菌问题。植物育种专家可以从抗病强的植株中提取相关成分,然后与其他香蕉进行杂交,重新组合基因,创造出既美味又对病菌免疫的新品种。此消息一出,立即遭到了众多学者反对。他们认为,大多数国家的基因技术都尚未成熟,其中的风险也难以估量,而且一味地注重技术发展,只会导致民众偏离问题的根源。毕竟减缓气候变暖、改善生态环境才是人类永恒发展的关键。
(选自《环球人文地理》2020年01期)
(链接材料)
美国多名安全、军事和情报专家警告称,气候变暖可能对全球安全构成“灾难性”威胁。由于气温升高、干旱,以及饮用水和粮食供应的减少,将有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届时,人们将生病、失去生计并争夺稀缺的水和粮食。同时,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疾病的蔓延,边境安全和基础设施可能受到影响,全球变暖带来的压力可能会加剧政治紧张局势、动乱和冲突,助长暴力极端主义并破坏政府安全体系。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 ……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做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持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著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
⑥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选自《解放军报》,祚者厉振彪,有删)
外婆的美学
李汉荣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简单的说法,其实要得到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
②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服还是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再到缝,她好像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的,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担忧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名誉和尊严就毁了。
④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穿戴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场院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看着外婆庄重的神情,我也安静而虔诚地坐在她身边。
⑤在我的童年,穿新衣必是在盛大的日子,比如春节、生日。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块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
⑥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上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⑦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燕子和其他各种鸟儿飞过头顶,它们的模样和姿态留在外婆的心里,外婆就顺手用针线把它们保存下来。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中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忽然出现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才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出现在她手中。读过中学的舅舅说,外婆的手艺是从天上学来的。
⑧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
⑨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让它们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也是她密密的心情。
⑩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之久,它们已经变得破旧,如文物那样脆弱易碎。但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然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
⑪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留给我的这件文物。泉,淙淙地涌岀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
(选自《新华日报》2019年8月)
时间 |
与外婆相关的情节 |
与“我”相关的情节 |
记忆中 |
外婆穿戴整齐,端正地做针线活 |
① |
“我”的童年 |
② |
“我”穿补丁衣服,不感到委屈 |
那年秋天 |
③ |
与“好东西”相伴,十分珍惜 |
今天 |
④ |
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中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旁等待着。
(链接材料)
“李家有女,人称子柒”,这句话是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的简介。与其他网红不同的是,李子柒没有惊世的容貌,但她的视频拍摄画风纯净自然,无论内容还是画面,都给人美的享受。一箪食,一瓢饮,诉不尽归园田居的恬静自然,她在屋前种花,屋后种菜,自耕自食,顺应时令。三月桃花开了,她采来酿酒;五月樱桃熟了,她采来做酱;十月豌豆黄了,再结结实实整上一顿豌豆凉粉;她用吃完的葡萄皮染布,然后画下图纸,给自己做了一身飘逸唯美的紫色长裙。人民日报曾发文点赞:像李子柒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七、名著阅读(共1小题)
宋江&李逵 孙悟空&猪八戒 林冲&鲁智深
八、作文(共1小题)
7岁的小睿在小区骑车时撞倒了一个3岁的小朋友,既没有道歉,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妈妈了解情况后认为:小睿应该正视错误,承担过失;父母也应该担起责任,加强教育,于是他们写了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被撞的孩子及其家长。启事上,妈妈写下了一段文字表达歉意,表示愿意支付检查和治疗的全部费用;小睿也亲手写下了道歉的话。小睿刚上小学,有些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妈妈也没有代笔。
担当,无论年龄;担当,不分身份,事无巨细都显担当,大事难事更须担当。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