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黄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4小题)
二、字词书写(共1小题)
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不必沉zuì曾经的荣耀,也不必害怕前途的miǎo茫,我们能做的唯有带着希望和勇气,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心无旁wù地赶路,一路jí取,一路挥洒,抵达梦想的远方。
三、句子默写(共1小题)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①A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A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A猛省道:“这是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
②A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A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
以上文字出自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 (人名)。文中“A”指的是 。(人名)从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主人公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学校举办“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而生生不息,其根源就在于世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志存高远,是杜甫“会当凌绝顶”的壮志;自强不息是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是开拓进取,是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
六、诗歌鉴赏(共1小题)
灞上①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霸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七、课外阅读(共1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轼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轼买地筑室。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释】①东汉时期的大臣、名士,清廉正直,不畏奸佞。
①属文日数千言( ) ②但置第二( )
③知英州( ) ④修语梅圣俞( )
犹 疑 其 客 曾 巩 所 为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
八、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人类的“黄金体温”
①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②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③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④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⑤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⑥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⑦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⑧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
⑨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真菌有关。
⑩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
⑪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⑫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
⑬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链接)
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能力,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其某是酸性体质”“某某是碱性体质”,其实,酸碱体质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而对于食物,我们也大可不必太在意它的酸碱,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人体在对待温度与酸碱度方面表现出的相同之处是:都能够依靠自身强大的 能力,使体温或体液酸碱度处于 状态。不同之处是:“黄金体温”有生物学研究和数学原理支撑。“酸碱体质”的说法却缺乏 。
谈静气
徐愚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中国的这一古训,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基因。那何谓静气呢?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就是“能沉得住气”。应对危机,就需要这样的“静气”。
②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传播迅猛。一时间,感染人数快速上涨,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医疗服务难以承载。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生活物资也一度出现巨大缺口。疫情当前,最是考验人心。有极少数人“静气”不在,盲听盲从,一味抱怨。其实,在很多时候,“显而易见”的答案往往并非事实真相,“立竿见影”的评价也难免偏颇。在自己看不清、拿不准的时候,保持“静气”,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才是靠谱的做法。否则,失去“静气”,慌里慌张,就会进一步失去理智,糊里糊涂,怎么会有良好的应对之策?
③
④“静气”来自必胜的信心。梁启超先生有言:“自信者常沉着。”有祖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动员能力、执行效率作支撑,有这么多技术精湛、大爱无私的医护人员当先锋,有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防控力量为基础,这些都为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必胜的信心。“我斩新冠,携汝赏樱”,这不仅仅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更是一种信心的宣示。有了必胜的信心,可以让我们多一分理性判断,少一分盲目情绪,把自己的“静气”找回来。
⑤“静气”也来自我们的责任。战疫情、斗病魔,绝不仅仅是各级政府之责、医生护士之责,也绝不仅仅是武汉及湖北人民之责。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全国各地,城市乡村,各行各业的人们自觉以抗疫为己任,积极行动,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面对困境,只要人人负责,参与战斗,尽心出力,就会让我们多一份淡定和从容。
⑥“静气”还来自团结的力量。这是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医疗工作者驰援湖北,山东的蔬菜、黑龙江的大米、西藏的矿泉水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湖北……社会各界被广泛动员,亿万中华儿女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尽管抗击肺炎疫情的日子漫长而艰辛,但是正因为有了团结,中国人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依然有停下脚步看夕阳的淡定和从容。这也是中国人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总能走出困境、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⑦有了“静气”,就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坦然地面对各种挑战,应对各种危机。静气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是要保持“静气”,坚定战斗!
(材料一)
前线形势凶险,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陪他下棋的人实在忍不住了,询问战况,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
(材料二)
东晋当政的谢安颇识大体,知人善任。当时桓冲手握长江上游兵权,桓家与谢家素有积怨,但谢安以大局为重,使两家合作,稳定了军心,共抗强敌。
我和老郭是邻居。他经营馄饨馆,我把持一家画斋。闲暇,我会到隔壁找他下象棋。他常常来者不拒。老郭脾气好,馄饨馆的面积虽然说不上大,一天也未必挣得几个钱,但忙碌的老郭每天脸上都挂着笑。
他的妻子负责给他打下手,两人清闲时偶尔也会到我的画斋来。这幅画叹句高超,那幅字赞句绝妙,有时看我交易金额居五位数以上,也会露出羡慕的神色,却也只是咂咂嘴。
那天我到他的馄饨馆,发现靠墙的位置新摆了一张特制的小桌。我正想向他们夫妻打探个究竟,赶巧从门外闪进一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老郭微笑着把他请到那张小桌前。老人起始不解,后来听老郭耳语几句,满意地笑了。
正是中午吃饭高峰期,我发现有几位顾客看到这场景,下意识地摇头,等到把肚子填饱了,复杂着一张脸结账,然后快速走人。如果我猜得没错,我相信他们不会再光顾馄饨馆了。
老郭夫妻似乎并不在意,虽然看得出他们也想找解释的机会。我悄悄拉过老郭问他,老人是不是乞丐?老郭点头。我说你让他在这儿吃饭,还专腾一张饭桌,不怕砸了你好端端的生意?
老郭笑着说,人都有难的时候,他碍不着谁。
我轻轻捶他,可你这做的是生意啊!要靠它糊口,怎么能感情用事呢?
老郭继续笑着说,我知道。
我对他依然表示不可理解。
那位老人吃完馄饨,从怀里掏出几枚硬币,掷地有声地拍在饭桌上。然后,老人慢悠悠往外走,老郭在身后微笑着相送,同时以极快的速度把钱揣进兜里。我无心再与他下棋,追问他到底怎么回事。老郭却什么都不说,继续招呼顾客,脸上还是春风怡人。
隔天下午,我找了个空闲再去。我心情不错,因为刚出手两件仿制的山水画。我问他,老人是不是天天来?
老郭说,他好像特别爱吃馄饨。
我说,你这就是犯糊涂!
老郭又摇头。我好几年没回家乡了,看见他就会想起我父亲。再说,吃一碗馄饨怎么了?他又不是不给钱!他来很多次了。第一次来时,有人提过意见。可你猜那老人怎么着?他把硬币很响地拍在桌上,说我不差钱!你看,这样待见他,可能是伤到他的自尊了。
我被老郭说笑了,自尊,和一个乞丐谈自尊?
老郭拧起眉毛说,人怎么会没有自尊呢?每个人都有啊!那是做人的前提。
他告诉我,那之后,他想出一个主意。就是从邻居那儿要来一张小方桌,只可供一个人坐。平时桌上放些东西,老人来了专腾给他吃饭用。
我还是难以接受,但我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从那之后我倒留意起老人来。老人每次来就只吃一碗馄饨。每次结账时,都把硬币拍得很响亮,似乎想证明自己真的不差钱。老郭呢,依然好迎好送,收钱速度也快。
我没想到有一天,会有更大的发现。我发现老人用的钱其实不全是硬币。
那天老郭很忙。他没来得及收起的硬币让我着实看了个真切。那些硬币不过是游戏币而已!并且有几枚还是什么日本钱币和零角散币。我惊诧莫名,想着,知道真相的老郭是不是疯了?
老郭脸有些微红,说,他不是乞讨嘛,他不是眼睛看不见嘛!也就是块儿八毛的事,不碍事的。我这店小是小了点儿,可不会因为他每天吃一碗馄饨,就给吃空了……
我的震惊程度不小,回到自己的画斋,发了好一会儿呆。然后,我巡视墙壁上的那些字画。良久,我对妻子说,把那些仿画撤下来吧。现在就撤!
妻子瞪大了眼睛,表情复杂。我没解释,抬脚又到隔壁找老郭下棋去了。
①请分别说说第④段“复杂着一张脸结账”、第(23)段“表情复杂”中“复杂”这个词的内涵。
②文章第①段颇具匠心,请加以品析。
相同作用:
不同作用:本文:
《我的叔叔于勒》:
九、作文(共1小题)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