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A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小题)

1、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

A . 杨树顶芽的生长 B . 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 . 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 . 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2、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一切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 隔离是所有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 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 .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某植物的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它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植物的此种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B . 如果昆虫没有产生适应植物突变的变异,可能导致其灭绝 C . 昆虫对此种植物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毒性突变的基因频率增加 D . 该突变类型使得植物产生了新的有利性状,该植物群体必将进化为一个新的物种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 . 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个体 D . 丝兰蛾细长的吸管式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矩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
5、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某人由于肾小球炎症会引起图中⑤部分的液体增多 B . 若③的通透性增强会引起组织水肿 C . ⑥是生物代谢的主要场所 D . ⑤中的液体成分主要来源于⑥
6、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 通过肺呼出CO2 B . 肝脏细胞合成肝糖原 C . 出汗 D . 造血干细胞不断增殖分化产生B细胞和T细胞
7、有关内环境稳态,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B . 血红蛋白、肾上腺素、过氧化氢酶、载体蛋白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D .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稳定时人体也有可能患病
8、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或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⑤高原反应 ⑥缺铁性贫血症.

A . ③④⑤⑥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④⑤⑥ D . ①③④⑤
9、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血液中含量变化最大的激素是(  )
A . 抗利尿激素 B . 胰岛素 C . 生长激素 D . 胰高血糖素
10、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种调节方式同等重要 B . 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C .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D . 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神经调节
11、如图表示某人一段时间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 . 发热和寒颤 B .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C . 剧烈运动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D . 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12、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体内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 B . 人体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C . 快速奔跑的狼,其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每一条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D . 人体内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仍具有活性,因为其具有高效性
1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  )
A . B . C . D .
14、过去,人们对野火全无好感,并极力去扑灭它.19世纪一些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南部沿海的松树林,就是依靠火的帮助才得以生存的.如果把火的作用排除,一些硬木阔叶树种就会在松林下面生长起来,并最终把松树排挤掉.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火将植株质还原为可溶性的灰烬,并释放出钙、磷、钾等元素,加快物质循环 B . 火的发生使枯枝落叶中的能量得以快速释放,提高了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 该地区的松树与硬木阔叶树为竞争关系 D . 火的发生影响了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15、生物学家曾记录一块弃耕农田在40年的演替期间,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的情况,结果见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类型

植物种数

演替年数

1

4

15

26

40

草本

31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7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31

30

30

51

76

A . 演替第1年,该群落中只有草本植物,因此该群落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 灌木和乔木并未排挤草本植物,且它们在演替中一旦出现,种数就稳步增长 C . 灌木和乔木的出现和增长,最终将导致草本植物消失 D . 随着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16、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B . 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不断从生产者进入分解者,又从分解者回到生产者的循环过程 C . 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有利于碳循环 D . 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17、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施用农家肥能增加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 B . 蝇蛆和蚯蚓是分解者,可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 由于饲养猪、鸡,增多了食物链,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 . 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18、

南极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如图表示南极淡水湖Crooked湖中部分生物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鞭毛藻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属于生产者 B .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枝角类动物和细菌 C . Crooked湖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弱 D . 图中所示成分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9、甲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乙图是某地区30年内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所示生物可构成一个群落 B . 甲图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用于自身呼吸和流到鼠和兔 C . 乙图所示,种群数量的减少只发生在第8~15年间 D . 乙图中第1~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20、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 . 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 . 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 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二、非选择题 (共6小题)

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      细胞和      细胞.
(3)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      过程进入内环境.
(4)②过程表示      作用.
(5)请用文字和箭头画简图表示内环境中三种液体的转换关系:      
(6)血浆中有      等离子,能维持pH值相对稳定.
(7)目前普遍认为,      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图是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三种内分泌器官,a、b、c、d、e表示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当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最终传到图中的甲处,引起甲合成并分泌a的过程称为      
(2)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其直接调节的是      过程.
(3)为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方案

①挑选两只健康状况良好且大小、性别相同的成年兔.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测定两只兔血液中      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②第4天开始,一只兔正常饲养,另外一只实验兔      

③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两只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Ⅱ.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④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的一项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      

⑤请推测步骤纠正后第三步的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实验兔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       ,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      

⑥本实验设置了哪两种对照:      

3、如图表示病菌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部分过程,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T细胞识别抗原后,能产生并分泌       , 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丙细胞和记忆B细胞,则丙细胞为       . 同时,该物质能反过来刺激T细胞增殖而产生更多的该物质,这是一种      调节.甲细胞与乙细胞结合后,能导致乙细胞解体,释放出其中的抗原,则甲细胞为      
(2)同种病菌再次侵入人体,请写出人体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的主要过程(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免疫系统通过它的                  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物质当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就会导致病人患      
4、春砂仁主产于广东阳江等地,它的果实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药材,也可用作调味品.春砂仁幼果发育过程中,落果率一般为30%~60%,严重影响春砂仁产量.中山大学研究人员尝试研究防止落果的有效措施,实验结果见表.请回答问题:

喷施2,4﹣D对春砂仁保果和产量的影响

处理浓度(ppm)

幼果数(个)

收果数(个)

保果率(%)

增减产(克/米2

5

232.7

123.3

52.9

+69.6

10

189.3

97.6

51.5

+5.5

15

160.0

75.3

47.0

﹣34.9

0

201.6

92.3

45.7

注:1ppm=0.0001%

(1)2,4﹣D由人工合成,作用效果与生长素类似,是一种      
(2)分析实验结果,2,4﹣D对春砂仁幼果数量的影响是      
(3)浓度为10ppm时具有      (增产、减产)效果,对防止幼果脱落      (有、没有)作用.
(4)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            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根本上是      的结果.
5、一组学生研究污染物对某池塘中生物的影响,他们选取了5种不同生物,并对其胃内容物进行分析,结果如表:

胃内容物

生物种类

泥鳅

水蚤

小球藻

乌鱼

河蚌

泥鳅

水蚤

(1)根据表分析,水蚤和泥鳅的关系有      
(2)在整个生长季节,流经各部分能量数值(单位:kJ)如表.乌鱼能从鱼塘获取的能量是      kJ.

太阳能

光合效率

能量传递效率

水蚤

河蚌

1010

1%

10%

106

106

(3)调查乌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釆取      法,池塘中      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4)泥鳅的身影对乌鱼来说是种      信息,乌鱼看到泥鳅会迅速出击,泥鳅察觉乌鱼也会及时躲避,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      作用.
(5)油漆和塑料中的多氯联苯是一种不易降解和排出体外的污染物,请用食物链(食物网)描述小球藻吸收该物质后,多氯联苯进入乌鱼体内的途径       . 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几年后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      
6、桦尺蠖的体色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假设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 10%,Ss20%,ss 70%.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请回答问题:
(1)1870年该地区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频率是      (用百分数表示,下同).1871年S基因频率是       , Ss基因型频率是      
(2)在不考虑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情况下,1872年该地区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库与1870年时相比      (变大、变小、不变).
(3)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吗?      (会、不会)
(4)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      (基因型、表现型).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广东省东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A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