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噪/淡         冕/衣楚楚         面面相/徒有 B . 婷/请         免/赫赫有名         不不扣/百不挠 C . 晓/外         当/心斗角         肆无忌/食壶浆 D . /解         伤/流砥柱         有尽有/随机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存恤       打园场      茅塞顿开        间不容发 B . 愧赧       正气歌      根深蒂固        相得益章 C . 叉气       潇湘馆      行之有效        自惭形秽 D . 墨守       现世宝      富丽堂皇        不攻自破

二、语言表达(共1小题)

1、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义连贯完整。

      ,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      ,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三、句子默写(共1小题)

1、古诗文默写。
(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2)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在水一方》的歌词“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化用了《蒹葭》中的诗句:“            。”
(4)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很多诗人留下了千古名句,孟浩然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出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范仲淹用“            ”(《岳阳楼记》)从空间上写出洞庭湖的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1、名著阅读。

《水浒传》中许多英雄的性格有相同之处,又有细微差别。请你从下面任选一组,结合故事内容比较他们性格的异同。

①林冲和武松     ② 李逵和鲁智深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做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第三次举办奥运赛事。北京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动会的城市,也将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同时中国也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的国家。

(2)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会徽图案,请你向全班同学简要说明会徽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图片_x0020_100001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拴毛线绳的钥匙

化君

①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天天闹着去停车点。这些年,母亲的记忆力衰退得厉害,而且常出现幻觉,所以才闹着去停车点接我。

②我原本打算把母亲接来和我一起住,省得她天天牵肠挂肚。但弟说,我得上班,母亲万一跑出去了怎么办?住在老家,乡里乡亲的都认识,可以帮忙照应着。我一想也是,便依了弟。心想,以后勤往老家跑着点儿就是了。

③一天,刚要上床歇息,弟打来电话说,母亲找不见了。

④我赶到老家时,已近零点。村子里的人东跑西钻,夜空里漾满一束束昏黄的手电筒光,一声声纷杂的脚步声、呼唤声、犬吠声,使原本惶恐悲凄的心更加紧张和疼痛。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公路边寻着了母亲,她坐在水泥地上,哭成了泪人儿,抽抽噎噎地说,闺女不要她了……

⑤那一刻,我发誓一定带母亲回城,哪怕以辞去工作为代价。

⑥母亲却出乎意料地乖。

⑦为了帮助母亲恢复记忆,一有空闲,我就陪她做游戏。我发明了一种叫“找名字”的游戏,母亲特别喜欢。用一些硬纸板,剪成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上一个字,就像小孩子认字用的卡片,胡乱着摊在桌上,然后让母亲从中挑选出组成我名字的三个字。

⑧(A)母亲一张张地翻,一个个地认,看到我名字里的一个字,便欢天喜地地喊:“找着了,找着了”,然后更加起劲地找下一个。这样的游戏,不用我陪,母亲自己便可以玩儿,那玩起来没个够,专心投入的样子,仿佛对我说:“忙你的去吧。”

⑨母亲住到我这里的一个多月里,从没耽搁过我的事儿,而且让我的生活变得异常生动、快乐、幸福。

⑩正当我沉浸于“母亲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美梦里时,母亲突然不见了。

⑪母亲是在十几里以外的一户乡下人家被找到的。那户人家的黑漆木门以及门的朝向和老家的一模一样。母亲想她的老屋了。

⑫第二天,恰好周末,我便陪母亲回老家了。走到家门口,母亲突然从衣袖里摸出一把钥匙,钥匙上系着一根红色毛线绳。

⑬猛然想起,头天中午去抽屉里找东西时,不经意翻腾出这把我上学时挂在脖子上的钥匙。拿给母亲看时,她仿佛受了刺激似的,突然急躁起来,并说起胡话。才要哄弄母亲时,手机响起,接完电话,母亲就不见了。算起来,这把拴毛线绳的钥匙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母亲竟然还记得。这样想时,心里又不禁地欣喜起来。

⑭打开门锁,母亲却在门前的石阶上坐了下来。她很不情愿地走进屋里,心神不宁地站了一会儿,就又到大门外的石阶上坐着去了。

⑮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喊母亲返城。母亲却拗着不走,而且又说起胡话来。弟说,要不先让母亲在家住两天,看不住的时候,我再来接她。

⑯一连三天,没有弟的电话。第四天,我忍不住拨了过去。弟喜滋滋地说,母亲安生得很哩,一天到晚在家门口坐着。第十一天,弟在电话里说,母亲安生得很,放心吧。

⑰弟还给我说了一件事。一天,母亲把钥匙丢了,找到晌午也没找到,便饭也不吃,只一门心思地找钥匙。弟便找来一把废弃的钥匙,拴上一根红色毛线绳,给了母亲。母亲喜得跟花儿似的,拿了钥匙就嘟哝着往外走,到大门前的石阶上坐着去了。

⑱问弟,母亲嘟哝些什么?弟学着母亲的腔调说,闺女上学忘了带钥匙,她得在家等着,要不进不了家,闺女会冻感冒的。

⑲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⑳(B)自从我把那把拴着红色毛线绳的钥匙拿给母亲,她嘴里叨唠的,自始至终都是这句话。

(1)文章写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⑬段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何作用?
(3)根据括号的要求,从下面(A)(B)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

(A)母亲一张张地翻,一个个地认,看到我名字里的一个字,便欢天喜地地喊:“找着了,找着了”,然后更加起劲地找下一个。(从描写的角度)

(B)自从我把那把拴着红色毛线绳的钥匙拿给母亲,她嘴里叨唠的,自始至终都是这句话。(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有这样一句话:“他正在老去,他可能会忘了自己,但永远不会忘记爱你。”本文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请你结合内容,具体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忍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只要跟党走,跟着抗日救国的理想走,就会有前途”,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会遇到难题,工作中也会面对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实现理想,让生命绽放异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把它放到第几段合适?为什么?

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月英,十九岁成为深山女教师,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已将近40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绚烂了大山深处几代人的童年。

七、对比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 , 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石渠记》)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②倏鱼:快速游动的鱼。③箭:小竹。④庥:同“休”,休息。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鸣珮环/太行王屋何 B . 似与游者相/心 C . 不可久/面山而 D . 乃记之而/太丘舍去,后乃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甲)文“以其境过清”中的“其境”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其境过清”?
(4)(甲)(乙)两段文字描写的水,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八、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九、作文(共2小题)

1、题目:藏在身边的幸福

要求:①叙事要完整,内容充实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凋零的花朵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融入泥土滋润万物;断翅的鸟儿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唱出动人的音符;失明的贝多芬是遗憾的,然而《第七交响乐》却令人震撼;断臂的维纳斯是遗憾的,然而它的美可却让全世界惊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