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5小题)

1、生态工程建设要达到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目的,应遵循(  )

 

A .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B . 系统整体性原理 C . 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 D . 物种多样性原理
2、下列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中,是1+1>2的是(  )
A .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 系统整体性原理 C . 协调与平衡原理 D . 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3、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 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 B . 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C . 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 D . 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
4、下列原因中是造成草场质量退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的是(  )
A . 虫害和鼠害 B . 超载过度放牧 C . 盲目开荒种地 D . 毒杀鼠类不当
5、下面是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和蚯蚓等生产设计,有关此生态农业分析错误的是(  )

A . 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B . 分级利用级数越多越好 C . 最终还田的秸秆有机质的肥效有所降低 D . 能量在此生态工程中不能循环利用
6、如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

A . 整体性原理 B .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 . 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7、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A . B . C . D .
8、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9、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工程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 .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C . 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D . 该生态工程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10、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①温度失调  ②CO2含量增高     ③O2含量减少      ④生物群落不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2、会导致田鼠种群内个体间竞争加剧的是(  )
A . 发生流行病 B . 鹰数量增加 C . 繁殖力提高 D . 迁出率增加
13、如图是人体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存在的错误是(  )

A . ③和④ B . ⑤和⑥ C . ⑦和⑧ D . ⑧和⑨
14、“小流域”是指(  )
A . 面积在3~50 km 2的小水域 B . 小的河流 C . 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 D . 小的湖泊
15、在一普通的密闭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在下列的有关坐标图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1、扬州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某研究机构研究了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如图2.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3中请用箭头表示出人工湿地中生物成分之间的碳转化途径.
(2)管理员还在人工湿地中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各种生物在人工湿地中分布情况,说明湿地中的群落具有       . 根据图2所示生活污水经过该人工湿地后,某些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      
(3)从图2可以看出,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      元素去除效果好,从1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      对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
(4)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      ;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5)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该系统后,难以降解,易发生二次污染.原因是      
2、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1)Ⅰ.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儿.在他们欲生育第二胎时,发现妻子的双侧输卵管完全堵塞,不能完成体内受精.医生为该夫妇实施了体外受精和产前基因诊断,过程如图.

请回答:

a.过程①是指在体外进行的      处理,从而使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过程②称为      

b.在对胎儿进行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产前基因诊断时,要先从羊水中的胎儿细胞提取物质③      进行PCR扩增.然后用MstⅡ对扩增产物进行切割,产生多个片段的酶切产物.据此判断,MstⅡ是一种      酶.

c.不同长度的酶切产物在电泳时移动的速率不同,形成不同的电泳条带.该家庭成员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分析的电泳带谱如④,据此判断胎儿为      

(2)Ⅱ.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            等原理.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3、以下是三个学生研究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一个小组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1所示:

①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      

②在割草草地中,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      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      呈增加趋势.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       , 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了5年的调查,下表是所得的数据,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年份

种名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豚草

0.3

0.6

1.1

2.1

3.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龙葵

3.0

2.0

0.4

0

0

灰绿藜

3.2

2.8

1.7

1.3

0.6

从5年来五种植物数量变化可知:城市绿化工程应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主要是      

(3)第三小组调查某草原遭受蝗灾后,人类治理过程中蝗虫的种群数最变化,图2为他们绘制的坐标曲线.

①图中a~b段,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试解释其原因是      

②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数量.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防c点出现,原因是改变了      的特征.

③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治理蝗虫的目的是      

4、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共生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分析说明稻鱼蛙共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优势:      
(3)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       ,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      
(4)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 原因是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6)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      
(7)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5、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完成问题:

(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这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      
(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       , 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      

三、实验题 (共5小题)

1、在制作洋葱根尖压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不可能用到的试剂是(  )

A . 龙胆紫染液  B . 醋酸洋红染液 C . 稀盐酸溶液    D . 30%蔗糖溶液
2、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现象

日光

23℃

潮湿

全部发芽

日光

23℃

干燥

没有发芽

黑暗

23℃

潮湿

全部发芽

黑暗

23℃

干燥

没有发芽

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种子萌发与光照、温度、水分相关 B . 该实验材料的选择是:豌豆的种子要保持完整,具有活力,并保证一定的数量 C .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D . 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与温度无关
3、以下实验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3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有水分经过.实验装置和结果如下图所示.

(1)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       , 茎部横切面显红色的结构是      
(2)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水分向上运输的速率会有所不同,试改变两种条件,使水分蒸发移动速率加快.      
(3)给你提供数枝洋紫苏,试利用类似上述的实验,研究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2小时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      

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  )
A . 具有双层膜 B . 呈绿色带状 C . 内部有许多基粒 D . 呈绿色椭球形
5、如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

A . 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 . 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 . 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 . 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