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忆读书课时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共5小题)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念(xuán)  堆(qì)   斋(liáo) B . (ɡānɡ)  地(shà)  箩(bǒ) C . (nì)    凄(cǎn)  消(qiǎn) D . (lónɡ)  吟(shēn) 哭(dí)
2、对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摧促  气愤  一知半解  分久必合  柳州风骨 B . 居然  无聊  官逼民反  风花雪月  真情实感 C . 滋味  酷爱  不能自己  怒发冲冠  长吉清才 D . 风格  浅显  自作多情  兴亡盛哀  读万卷书
3、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B .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C .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D . 无病而呻:比喻所写文章或文艺作品没有语病,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
4、读《忆读书》,开头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5、

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为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所作出伟大贡献的人们表示感谢和尊重。你所在的学校准备举办“读书节”活动,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请为你们班拟一个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两项以上):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共1小题)

1、阅读《忆读书》,“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回答小题。

(1)概括选文第一、二段的内容。

(2)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3)作者写道:“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4)文章结尾一段“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能不能颠倒顺序?为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共1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风吹哪页读哪页

丁立梅

    ①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②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③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舍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④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一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⑤那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杂志。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一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

    ⑥一个夜晚,我去借书,一个人走上六七里的路。乡村的夜,寂静,村庄安睡在轻纱般的月色里。偶有两声狗吠,叫过一阵,复又归于宁静。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片飘着的叶。我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嚓嚓嚓,嚓嚓嚓。单调,孤独,内心却充实。新借得的书,安静地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⑦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做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⑧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⑨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⑩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⑪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⑫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⑬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在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选自《情感读本·意志篇》 2010年第2期)

(1)作者围绕“读书”写了自己小时候的哪些事?

(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3)试从修辞角度从下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①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

②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4)“风吹哪页读哪页”,最后一段作者描绘了自己惬意的读书生活,你理想的读书情景是什么样的?请充分发挥想象,描绘出你读书的理想情景。(50字左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忆读书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