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伤仲永课时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共8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点的字词。

①世耕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仲永                                 

⑤忽啼之                                 

2、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未尝/识书具。 B .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下列各项中加横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忽啼求 B . 邑人奇 C . 余闻也久 D . 不能称前时
4、翻译下列句子。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5、阅读《伤仲永》,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临川先生即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的父亲。 B . 本文叙事先扬后抑,文题中的“伤”字,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C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D . 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
6、读《伤仲永》,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7、读《伤仲永》,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8、综合性学习。

    学完《伤仲永》一文后,七年级8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吧!

我的开场白:      

(2)天资聪颖的方仲永由于其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最后“泯然众人矣”。针对这种情况,你最想对方仲永的父亲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最想对他说: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共1小题)

1、阅读《伤仲永》全文,回答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仲永              (悲伤) B . 旁近与之          (邻居) C . 以养父母、族为意  (团结) D . 于邑人          (拜访)
(2)翻译下列语句。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

(4)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5)学习本文后,你得到哪些启示?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共1小题)

1、阅读下文,小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之。已而(过后)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何,怎么)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通“册”,指书卷)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安然)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入学舍                                

②冕因 , 依僧寺以居                      

③父怒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已而复如初。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伤仲永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