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课时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共6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①略无处                                      

②夏水陵                                      

多趣味                                      

引凄异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于/夏水襄陵 B . 绝巘/多生怪柏 C . 虽/乘奔御风 D . 常有高/猿长啸
4、《三峡》原文填空。

①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      

②文章表现三峡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象的句子是:      

③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④描写三峡水清澈的句子是:      

5、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1)作者写山时,抓住了山的什么特点?

(2)本文为什么先写山,再写水?哪一个是写作重点?

6、今天,三峡正以她崭新的容颜吸引着世人,下面请你为新三峡大坝写一段导游词。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共1小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3)文末描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表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 ,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 ,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 , 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①道州:州名,唐朝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一本作“佳木”。休,美好。⑤阴:树荫。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蔓延,可巩固坡地。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①垂阴相             

②乃疏凿芜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3)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

(4)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峡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