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课时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双基积累(共4小题)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yǎn)    伏(zhé)尖(huì)    吸(shǔn) B . 液(nián)    雄(cí)色(hè)    蜥(yí) C . 木(ɡuàn)    那(shà)缩(quán)    蚯(yǐn) D . 密(chóu)    空(āo)繁(zhí)    化(fú)
2、下面加横线词结合语境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一只像刺猬一样的动物被选为吉祥物,在全世界招摇过市(故意在公共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破坏公共秩序)。 B . 它冬季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也不动),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 C . 在这段时间里,它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D . 毛孔中渗出乳汁供幼儿吮吸(用嘴唇在乳头或小孔处吸取)。
3、判断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它不仅背上,而且身体的边缘部分也都长满刺。这当然是它自我保护的工具或者说“盾牌”了。      

②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      

③(针鼹)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      

4、综合性学习。

受本课《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的内容启发,学校决定组织以“爱护动物,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内容如下,请你参与。

(1)请你设计几条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

(2)哪些原因导致野生动物的生存出现危机?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二、美文品析(共1小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不论是在茫茫暮色之中,还是在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团的岩洞里,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蚊虫如果不迅速逃跑,想凭借黑暗隐身,那它一定逃脱不了被吃掉的命运。这是因为蝙蝠有一双特别敏锐的夜视眼吗?不是的。因为即使将其双眼完全封死或弄瞎,蝙蝠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人们终于搞清楚,蝙蝠的视力是很差的,它之所以有接近于“明察秋毫”的本领,是因为它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呐系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声呐,是海军侦察潜水艇的有效装置,后来又应用在测量海深、探测鱼群等方面。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它是英文缩写字的音译,原意是“声音导航和测距”。蝙蝠也生有类似的天然声呐系统,它比人造声呐更小巧,性能更优越。

③蝙蝠的喉咙可以发出很强的超声波,通过它的嘴巴和鼻孔向外发射出来。当遇到物体时,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是食物还是敌人,或是障碍物。我们把这种根据回声探测物体的方式,叫作“回声定位”。蝙蝠的耳朵很大,内耳特别发达,能够接收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和低密度的回声。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能在一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同时也发出同一数目的超声波。蝙蝠声呐的分辨本领很高。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它能把昆虫反射的声信号与地表、树木等反射的声信号区分开来,同时探测出几个目标的形状、外貌和位置。它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能做到这些,靠的只是分析极其微弱的回声,那些回声甚至用极灵敏的人造微音器也收听不到。蝙蝠声呐的抗干扰能力也特别强。即使人为地去干扰蝙蝠,哪怕干扰噪声比它发出的超声波强一二百倍,它仍能有效地工作。千万只甚至上亿只蝙蝠同住一个岩洞,它们都使用声呐,但互不干扰。而人造声呐,却难以排除声波折射和水下反响的干扰,抗噪声能力比蝙蝠差了很多。而且,蝙蝠声呐系统最多也不过几克重,它的小巧程度真要使上百千克笨重的人造声呐或雷达的设计者们瞠目结舌了。

④正是凭着这独特的本领,蝙蝠在捕食昆虫时,有着惊人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有时一分钟之内竟能捕食十几只蚊子,简直可以做到“无一漏网”。

(1)揣摩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它都能穿梭般飞来飞去,从不会撞在什么东西上。

这句话说明蝙蝠飞行的哪两个特点?

(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请在本段中再找一例。

说明方法:      

例句:      

(3)下列各项中的例句与前面的概括不一致的一项是( )

(3)
A . 质量小:“蝙蝠声呐系统最多也不过几克重” B . 速度快:“能在一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0组回声” C . 区分准:“能区分十字形与圆形物体,能区分是虫子还是纸片” D . 抗扰强:“耳朵听到回声,就能判明物体的距离和大小”
(4)下面有关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本文主要说明了蝙蝠有一套优异的“回声定位”的声呐系统,从而使它具备夜间飞行和捕食昆虫的独特本领。 B . 第③段中“它能分辨用十分之一毫米粗的线织成的网,并能根据网洞大小而收缩两翼敏捷穿过”一句主要是为了说明蝙蝠反应敏捷这一特点。 C . 第②段用人造声呐与蝙蝠的天然声呐做对比,是为了突出后者更小巧,性能更优越。 D . 第③段中介绍蝙蝠回声定位的过程是:发射超声波→超声波被反射→接收回声→分辨物体。

三、写作练笔(共1小题)

1、【写法借鉴】本文在说明针鼹的外形时,作者采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运用“披挂着粗硬、尖锐的刺”“伪装颜色十分成功”“根根尖刺一致朝外,敌人也就对它无从下手”“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等生动的语言将针鼹的外貌特征和掘土的特长具体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片段仿写】请你也模仿本文写作方法,运用生动的说明性语言,介绍一种事物。(150字左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