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八课湖心亭看雪课时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双基积累(共4小题)

1、下列句子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 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 C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D . 更有/痴似相公者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日,更定矣                     

②余一小舟                       

③拥毳衣炉火                      

④雾凇沆砀                          

⑤上下白                        

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⑦与余舟一                          

⑧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⑨余强饮三大                         

⑩是金陵人,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根据课文《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填空。

①看雪的时间:      

②看雪的地点:      

③看雪的人物:      

④看雪的氛围:      

⑤看雪的方式:      

⑥看到的雪景:      

二、课内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湖心亭看雪》全文,回答小题。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            (朝代)文学家。

(2)下列加横线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2)
A . 日,更定矣      金陵人 B . 湖中人鸟声俱     群响毕 C . 拉余同          余强三大白 D . 下船              鲁肃过寻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4)
A .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做伏笔。 B . “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 . 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 .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三、美文品析(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 ,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可为俗士道哉!

(1)下列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为春为                      (月亮) B . 梅花为寒所                  (抑制) C . 竟不忍湖上                  (离开) D . 可为俗士道哉                (怎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②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3)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      

(4)本文的中心句是:      

(5)本文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在结构安排和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八课湖心亭看雪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