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六校联盟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字词书写(共1小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读书吧,你可以心无旁wù      ,在书中享受中外文学的乐趣。读书吧,你可以在书中看见黄河上下的风光妖ráo      。读书吧,你可以在书中聆听先贤圣人的道德zhēn      言。读书吧,你可以思考人生,规划职业,做一个事业和人生相得益zhāng      的完美的人。

二、情景默写(共1小题)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紧张气氛的句子是: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抒发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            
(7)诗文可传递情感: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贤联系在一起,“三年谪宦此栖迟,      ”书写被贬谪的悲凉;诗文亦可传递生生不息的力量;当你感觉学业受挫时,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            ”来鼓励自己;当你面对成功与荣誉时,也可以泰然处之,借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            ”来勉励自我。

三、其他(共1小题)

1、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予作文以记之      ②去怀乡      ③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④焉得有此人      ⑤行者休      ⑥余强饮三大白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1、名著阅读

(说绰号)

(1)宋江是《水浒传》里绰号最多的一个,其中,关于“呼保义”这个绰号,一直以来人们争议不断。当前研究者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请根据你对宋江这个人物的认识,选择其中一种说法,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水浒传》名著资料卡(一)

人物

呼保义宋江

说法A

宋江自呼“保义”,内心渴望为朝延出力,希求受招安,被封保义郎。

说法B

“呼保义”即“保守江湖义气”。

说法C

当时朝廷常用“呼保义”的空头衔笼络绿林义军首领和为朝廷输财出力的人,因此作者赋予宋江以“呼保义”之名有反讽意味。

知识链接

绰号作为人正式名称的一种补充,它对人的身份、性格、行为特征的揭示往往比名字更加凝练、形象、准确。

(2)书名往往起到概括和凸显作品主题的作用。你认为下面哪个外文版书名最能体现《水浒传》的主题?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简要论述。

《水浒传》名著资料卡(二)

外文版本

翻译书名

探究分析

德文版

《强盗与士兵:中国小说》

我认为      版本书名最能体现《水浒传》的主题,理由是      

法文版

《中国的勇士们》

英文版

《四海之内皆兄弟》

(3)《水浒传》在人物描写上成就很高,不仅主要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能活灵活现。

《水浒传》名著资料卡(三)

名著回目

《水浒传》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原文情节(节选)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当时林冲便拿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1)道:“这条计好么?”一个(2)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3)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4)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殁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5)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6)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一个(7)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8)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9)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人物探究

文段中有九个“一个”,他们分别指谁?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A.(1)(5)(7)“一个”指(    )    (备选人物)

B.(2)(4)(9)“一个”指(    )    陆谦(原林冲朋友,奉高太尉命令来杀害林冲)

C.(3)(6)(8)“一个”指(    )    差拨(草料场的差役)    富安(陆谦的随从)

理由:      

(4)《水浒传》名著资料卡(四)

名家观点摘抄

鲍鹏山《江湖不远:水浒那些人》

鲁智深是天生的英雄,天赋他一颗正义之心。而林冲乃是人间打造的英雄,是逼成的英雄。

在鲁智深眼里,人生无坏事,天下无大事。无论什么事,反正不怕事。

而在林冲眼里,人生太多事,天下皆难事。无论什么事,都是烦恼事。

鲁智深是个莽撞人,林冲是个精细人。但是,偏偏这个莽撞人获得圆满,精细人终身遗憾。

我的观点

班级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大家讨论学者鲍鹏山读水浒人物的观点——“鲁智深是天生的英雄,林冲是人间打造的英雄”。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请撰写一个议论性片段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1)观点鲜明,要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200字左右。

五、诗歌鉴赏(共1小题)

1、以下两首诗是李白、杜甫之作,请你根据阅读经验,结合诗歌内容判断作者并简述理由。

(甲)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乙)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六、对比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韩愈传(节选)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知名于时。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粱,辟为巡官。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而求供养者。愈不喜佛,上疏谏之。宪宗怒甚,贬为潮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注释】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ì):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称“宫市”,实为掠夺。

(乙)韩愈传(节选)

宪宗遣使者往风翔迎佛骨入禁中。愈闻恶之,乃上表。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 , 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威夭促 , 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妾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节)

【注释】①讦牾:冒犯。②诚宜:应该。③夭促:短命。④乖剌:荒谬。

(1)翻译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由知名于时        ②登进士第        ③愈上章数千言      

④愈不喜佛      能及此        ⑥贬为潮州刺史      

(2)选择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①谏官论不听(    )A.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B.失交臂

少宽假(    )A.但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心甘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4)同样记载韩愈因为劝谏宪宗迎佛骨而贬官潮州这件事,新旧唐书采用了不同的叙述角度。你认为哪种叙述角度更能体现韩愈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达不到目的的巫师

[阿根廷]博尔赫斯

圣地亚哥城里有一位副主教,非常渴望学会魔法。他听说托莱多的堂伊列昴精通此道,而且无与伦比,就到托莱多来找他。

到达的当天上午,他就直接到了堂伊列昂的家里,发现那人正在屋子后面的房间里读书。堂伊列昂真诚地接待了副主教,叫他先不要说出来意,且等吃了饭以后。他把客人让进舒适的房间,说:副主教的来访,使他感到十分快乐。吃完饭之后,副主教对堂伊列昂说明了来意,请求他传授魔法。堂伊列昂说,他已经知道来客是一位副主教,一个有地位有前程的人,是来向他求教各种各样学问的,而且总有一天,副主教会忘记酬答他的效劳——这是那种高官厚禄的人往往干得出来的。副主教发誓说,他决不会忘记堂伊列昂的恩惠,随时会满足他的要求。他们一旦达成了协议,堂伊列昂就解释说,魔法只能在一个十分秘密的地方才学得会,因而就拉住副主教的手,把他带进另一间房间,里面的地板上有一个大铁环。然而,在这之前,他吩咐女仆准备松鸡做晚饭,不过,在他没有下命令前,先不要烤。

堂伊列昂跟他的客人拉起铁环,沿着一道磨损的旋梯往下走去。两人下得那么深,以致副主教觉得好象塔霍河的河床准是到了他们的头顶上。旋梯脚下是一间斗室,里面满架书籍,还有只柜子,装着魔法器械。他们正在翻阅这些书籍时,忽然出现了两个人,给副主教送来一封信。信是主教,就是副主教的叔父,写来的,信里说,他得了重病,要是副主教还想见他一面,就不得延迟立刻回去。这个消息使副主教大为烦恼—一个理由是,因为叔父病了;另一个理由是,不得不中断学道。最后,他还是宁可留下,写了封道歉的信,带回给主教。

三天之后,来了好几个人,身穿丧服,又给副主教带来了信,告诉他说,主教已经去世,正要选择一个继任人,他们希望,凭着上帝的恩惠,副主教能够当选。信里劝告他说,他可以留在原地,选举时他不在场似乎更好一些。

十天过去了。两名穿着考究的侍从来到,跪在副主教脚前,吻他的手,祝贺他当选为主教。堂伊列昂看见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地转身对着新任的主教说,他感谢上帝让这样美好的消息竟然降临到他的家里。然后,他要求把现在副主教的空缺赏给他的儿子。主教答复说,他已经把副主教的空缺留给自己的兄弟了,不过他会给他儿子在教会里另外找个什么差使的。他邀请他们父子同他一起到圣地亚哥去。

他们到了圣地亚哥城,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六个月过去了,有一天,教皇的使者来见主教,任命他为图卢兹的大主教,遗缺由他指定一个继任人。堂伊列昂知道了,提醒大主教原来的允诺,请求把空缺给他儿子。大主教告诉他说,这个空缺已经留给自己的叔父,就是他父亲的兄弟了,不过他既然已经答应报答堂伊列昂,他们父子应该跟他一起到图卢兹去。     (甲)    

他们三人到了图卢兹,受到隆重的接待,还为此做了弥撒。两年过去了。教皇又派了使臣来见大主教,晋升他为红衣主教,随他自己指定一个遗缺的继任人。堂伊列昂听说了,便提醒红衣主教他原先答应的话,恳求把空缺给他儿子。红衣主教对他说,空缺已经留给自己的舅父,就是他母亲的兄弟—一个善良的长者了,不过要是堂伊列昂父子跟他一起到罗马去,肯定会有好机会可以碰到的。     (乙)    

于是他们三个到了罗马,受到隆重的接待,还做了弥撒,举行了游行。四年过去了。教皇去世。我们的红衣主教被所有其他红衣主教选举为教皇。堂伊列昂得知了这个消息,前去跪下吻了教皇陛下的脚,提醒他原来的许诺,要求把红衣主教的空缺给他儿子。教皇对堂伊列昂说,这种连续不断的请求,现在已经使他厌烦,如果堂伊到昂再这样强求下去,就要将其送进监狱,因为他知道得很清楚,堂伊列昂不过是一个巫师,曾经在托莱多教授魔法。

可怜的堂伊列昂无话可说,只好回答道,他要回西班牙去,要求教皇赏赐一点食物,供他在漫长的海程中吃。教皇又一次拒绝了他,于是堂伊列昂(他的脸变成了一种奇怪的模样)以毫不犹豫的声调说:“既然如此,我就只得吃我吩咐留作晚饭的松鸡了。”

女仆走了进来,堂伊列昂命令赶快烤松鸡。教皇立刻发现自己仍然是在托莱多的地下斗室里,仍然只不过是圣地亚哥的副主教。他羞愧得无地自容,不知说什么才好。堂伊列昂说,这样的考验已经足够;连松鸡也没有给副主教吃,就把他送出门口,以郑重其事的礼貌,祝他一路平安地回家。

(选自《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关键词“自知”版块)

(乙)百度百科:博尔赫斯(节选)

(创作手法)

博尔赫斯通过制造另一个世界来审视现有世界,反映“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汇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题:梦、迷宣、神祇……作品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轮回与停顿、梦境和现实的转换、幻想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连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时存在、象征和符号的神秘暗示等手法,把历史、现实、文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打通,模糊了它们的疆界,带来一个神秘的、梦幻般的、繁殖和虚构的世界,在真实和虛幻之间,找到了一条穿梭往来的通道,获得了神奇的阅读感受。

(作品评价)

他的故事总是让我们难以判断: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还是虚构?是深不可测的学问还是平易近人的描叙?是活生生的事实还是非现实的幻觉?叙述上的似是而非,使这一切都变得真假难辩。然而当他笔下的人物表达感受和发出判断时,立刻让我们有了切肤般的现实感。

——余华(当代小说家)

(小说·初读感受)

(1)(乙)文之(作品评价)中余华的这段话能否作为(甲)文的阅读感受?请结合(甲)文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乙)文之(创作手法)说:“博尔赫斯通过制造另一个世界来审视现有世界,反映“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汇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题:迷宫……。”按这个说法,(甲)文第三段人物进入地下斗室时,作者设计的道具是“旋梯”而不是“直梯”,为什么?
(3)这篇小说入编《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这本书的主题关键词“自知”版块。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及链接材料,推测本文入选的原因。

(链接材料)

关于“自知”的名言警句

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铭文

人啊,造物把一切都集中于你。是天使,是魔鬼,就看你在怎样表现自己!

——[古波斯]奥玛·海亚姆

2、阅读下面的议论性文字,完成各题。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续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

(1)阅读文章,补足思维导图。

图片_x0020_100001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第①段从“读书”话题说起,引出全文观点。 B . 第②段分别引用陆清献和华罗庚的话,来充分论证本段的观点。 C . 第③段论述的重点是:任何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 D . 第④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做证明。
(3)下面《论语》中关于学习的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八、作文(共1小题)

1、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开展金秋读书节活动,要求亲子共读一本好书。妈妈拿着指定书目《水浒传》和《泰戈尔诗集》,兴冲冲来到你的书房。小瓯却并不领情,偷偷藏起漫画书,对妈妈说:“这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

此情此景是否引起了你的联想和深思……

请你以“你的和我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给当事人写一封信,说说你的看法;可以记叙某一个人的故事,也可以针对某类人发表你的意见,也可以创作文学作品。

要求: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透露真实姓名;不抄袭套作;字数不少于600。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瑞安市六校联盟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