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故乡》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 实行改革以后,这个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B . 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10月1日的国庆节。 C . 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破坏它,实际上是危及人类自身。 D . 要坚决防止以偏概全、一叶蔽目的片面、急躁的情绪。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在恶势力猖獗之际,有的人苟且偷生、不辨是非,有的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B . 生意场上,判断要准确,决定要坚决,绝对不能忧柔寡断 , 否则将会坐失良机。 C . 教书育人,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在座各位教师是责无旁代、义不容辞的。 D . 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忘记党的宗旨,循私舞弊 , 贪污腐化,走上了犯罪道路。
3、根据句义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②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_______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③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_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④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_______,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 . 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 B . 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 . 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 . 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 .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C .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 D .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陕西、山西北部有足够的雨量。就是西北干旱地区,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也是很大的。有些沙荒地区,如河西走廊、柴达木、新疆北部的准噶尔和新疆南部的塔里木、都是盆地,周围的高山上有大量的积雪。
5、按原文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③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④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⑤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⑥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⑦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A . ①⑤③⑥④⑦② B . ④⑦②①⑤③⑥ C . ④⑦②①③⑤⑥ D . ④⑦⑥①⑤③②
6、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 骨huái然wǎng深dài隔 B . yàng装jiàng间bì恣suī C . 妒jí愤mèn不qiǔ蟹 D . 子rú草mǎng水jí治sāng
7、选出下列各句表达方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记叙) B . 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说明) C .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记叙) D . 这些老同志以自己光辉生命的最后闪光显示了无产阶级党性的无限庄严,也显示了真正共产党人无私灵魂的美丽。(抒情)
8、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 . 我读了遗嘱,仿佛看到一颗真诚的共产党员的心还在跳动。 C . 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图画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D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判断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②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③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④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许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一些同学仍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网吧老板也违规经营。对此,你作为一个中学生,怎能袖手旁观?于是,你到网吧找朋友王亮。

①你对正贪恋上网的王亮说:      

②你对违规经营的网吧老板说: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怕碰了故乡那根琴弦

彭国梁

   ①随着时光的流逝,随着记忆的拉长,我是越来越不愿回归,回归到儿时的家乡。

   ②儿时的家乡,我那穿开裆裤的地方。那口井还在,那井中有我儿时的倒影;还有那一方小小的有一块青石伸到中央的池塘。

   ③儿时的家乡,那条伸向自留地的小路还在。自留地在对门的山脚下。那地里的茄子、辣椒还经常在梦中生长。那又甜又脆的菜瓜,那长长的丝瓜……那自留地的旁边,也有一口小小的池塘。有一次,我在去自留地的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一粒石子趁我不留神,就钻到我膝盖的肉里面去了。至今,疤痕还在。每年的某一个日子,便隐隐作痛。仿佛是在提醒我,提醒我别忘了,别忘了儿时的家乡。

   ④那怎么能忘得了呢?还是在那条小路上。有一次,我被蛇咬了。我大声地哭。父亲听见了,便发疯似的跑,跑到了我的身旁。他跪了下来,抱住我的脚,然后用嘴猛吸,猛吸我那被蛇咬过的伤口。他要用口把我体内的蛇毒吸出来。后来我才知道,那有多么危险。那危险是要命的。可以吸,但先要在口中噙满酒。父亲并非不知道,但他怕耽误了时间,儿子便是他的命啊!现在想起来,我都怕,怕父亲就那么一下,就倒在我的身旁。还有对面的那座山,我曾在山上打柴,不小心惹恼了一窝黄蜂。黄蜂很不客气地在我的头上狠狠地咬。我无法忍受,抱着头,痛得从山上滚了下来。什么叫捅了马蜂窝?那经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⑤家乡那老房子,现在变成了一丘田。田里长年累月地长着草。可我只要一闭上眼睛,那老屋便在我的眼前出现。我家的门前有一大一小一方一长两个粪凼,两个粪凼的中间是一条填满了沙子的路。路是通向井和池塘的,也是通往上屋下屋和对门山上的。我家那房子,只有一间睡房是方正的。堂屋只有一半。另一半是邻居章家的。我和章家一个同龄的孩子经常为了堂屋的分界线而吵架。我们用石子或镰刀在堂屋的正中划来划去。厨房是一头宽一头窄的。有一个火塘,我们叫炉子,在墙边。父亲就是在那火炉的旁边,无数无数的夜晚,他一边抽着烟,一边和我说着三国、水浒和西游;说着薛刚反唐、罗通扫北;说着岳飞,说着瓦岗寨的程咬金;说着甘罗十二为宰相、杨六郎斩子……我恨唐僧,因为他在孙悟空的头上戴了金箍。孙悟空是那么可爱和义气,可唐僧还是那样不辨是非,滥用职权,直把孙悟空折磨得痛不欲生在地上打滚。我甚至因孙悟空而哭。每当这个时候,父亲便会放下烟袋,把我搂在怀里,安慰着我。母亲呢,母亲就在旁边笑,说我是宝崽。

   ⑥近乡情更怯。我是怕,怕碰了故乡那根美好的琴弦,我怕那琴弦会忽然地弹出我难以承受的乡愁。我还怕,怕不小心,又被什么撞了我的膝盖,因我的膝盖上还有着那一触便隐隐作痛的内伤。

   ⑦家乡,我那儿时的家乡。我真的不敢轻易地回归。但我又忍不住,忍不住经常地,经常偷偷地想……

(选自《人民日报》)

(1)通读全文,说说儿时的“我”在家乡有哪些难以忘怀的经历。

(2)结合文章,品味下列句子。

怕碰了故乡那根美好的琴弦,我怕那琴弦会忽然地弹出我难以承受的乡愁。

(3)文章第③段写道:“儿时的家乡……那又甜又脆的菜瓜,那长长的丝瓜……”现在则是“田里长年累月地长着草”,这里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4)作者明明思乡心切,可为何又说“我是越来越不愿回归,回归到儿时的家乡”“我真的不敢轻易地回归”呢?谈谈你的理解。

2、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①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③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 只是说:

    ⑤“阿!闰土哥,——你来了?……”

    ⑥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⑧“老爷!……”

    ⑨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⑩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

    ⑪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选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和第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3)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仍念念不忘,对往事依然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选文中哪几处流露出了“我”的这种思想感情?
(4)选文出自鲁迅的哪部短篇小说集?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写了一位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的朋友,后来他曾和鲁迅一起在绍兴师范学校任教,这个人物是谁?简要概括此文内容。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推荐词: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故乡》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