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下面对《春望》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联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 . “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能很自然地引起读者共鸣,故千古流传。 C . 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思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B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D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3、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对偶) B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夸张、比喻) C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比喻)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偶)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白头(sāo)更短,浑欲不胜(zān)。 B . (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yān)脂凝夜紫。 C . (qǐ)沉沙铁未销,自将(mò)洗认前朝。 D . 我报路长(jiē)日暮,学诗(màn)有惊人句。
5、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望》——杜甫——唐代 B . 《赤壁》——杜牧——唐代 C . 《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 D . 《渔家傲》——李清照——宋代
6、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 . “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7、下列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 .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 .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8、下列对《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所,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 . 词人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 . 尽管人生之路留下了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 . 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想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默写(共1小题)

1、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                  

三、诗歌鉴赏(共5小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阅读理解。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是一首      (体裁),写于      之后,表现了作者      的情况。
(2)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诗的尾联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对于这个艺术形象,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写出诗中对仗的诗句,这与本诗的体裁有什么关系?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分别是什么意思?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朝”在这里指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