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0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24 分)(共5小题)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2)我报路长嗟日暮,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3)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论语>十二章》中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5)请将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当它为灿烂阳光所yíngrào      ,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 lángjí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春天像小姑娘,huāzhīzhāozhǎn      的,笑着,走着。
(4)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zìchuīzìléi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 B . 靠贬低别人、吹嘘自己来耍威风、逞能耐,已经成为一些自媒体账号招徕关注的惯用手法。 C .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地探索。 D .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手机微信、支付宝付款的方式,普遍得到了广大年轻消费者的欢迎。(把“普遍”调至“欢迎”前) B . 使用12层甚至18层纱布口罩叠加,结果颗粒物滤除率也只有96%,与标准化的一次性单层口罩使用效果 95%滤除率相差无几。(删去“使用效果”或“95%滤除率”) C . 当前正处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关键阶段,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尤为重要。(改“维护”为“保护”) D .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好的事情,但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去避免不受其伤害。 (删去“不”)
5、阅读以下内容,按要求完成题目。
(1)阅读下面两则诚信小故事,用一句话概括“重诚信”的含义。

材料一: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徐君。徐君很喜欢他的剑,季子虽然默许赠送,但因为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等季子返回时,徐君已死,季子就把剑挂在其坟前的树上而离去。

材料二:北宋词人晏殊14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他对皇帝说:“这个题目十天前我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2)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      , 那么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朵漂浮的云。

二、阅读(46分)(共4小题)

1、课内文言文阅读

醉 翁 亭 记(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之者谁?      ③杂然而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A . 文章开头段先概括介绍滁州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写命名醉翁亭   的来由,是为了引出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 .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日出而林霏开”对“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对“佳   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C . 《岳阳楼记》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 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两篇文章都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D . 全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表达了作者因遭到贬谪而不满消极、借酒浇愁的愤慨之情。
2、课外文言文阅读

    管仲曰:“吾始时,尝与鲍叔贾 , 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 , 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吾始时/于心,衡于虑 B . 吾尝三仕三逐于君/曹刿请 C . 吾尝三战三/送之 D . 我者鲍子也/人善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3、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凝

    ①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 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 这重量打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   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 . 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 C . 时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 D . 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
(2)下列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2)
A . “读书时也应该像牛进食一样,不但慢慢咀嚼,而且需要反刍,把吃进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如此反复,当然效果极佳。”——刘心武 B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血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 . 东吴大将吕蒙不喜读书,经过孙权再三劝读,他才答应。不久,鲁肃与吕蒙共商国是,发现他谈吐不凡,感慨他变化很大。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 . 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苦练素描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练和实践,终成一代艺术大师。
(3)请结合文章内容及平时的阅读体验来谈谈你对“有重量”的阅读的理解。
4、文学类文本阅读

紧握木棒的黑孩子(R·赖特)

    ①那天晚上,母亲告诉我:今后我必须学会自己到食品店买东西。母亲领我到大街拐弯处的食品店走了一趟,让我记住路怎么走。我激动不已,觉得自己一下子长成了大人。

    ②第二天下午,我就拎着篮子沿着人行道去那家食品店买东西。

    ③当我走到街道的拐弯处时,突然,一伙流氓蹿了出来。他们揪住我的衣领,把我推倒在

    地。他们夺走了我的篮子,抢去了我的钱。我惊慌失措地回了家。

    ④我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可是她没做声,随即坐了下来,写了一张所买东西的清单,给了我更多的钱,又打发我去食品店。我踌躇着走上了大街,发现还是那帮小痞子在路边闲逛,我掉头飞奔回家。

    ⑤“又怎么啦?”母亲问我。

    ⑥“还是刚才那群流氓,”我战战兢兢地回答,“他们还会揍我的。”

    ⑦“我要你自己去对付这些人,”她平淡地说道,“好,去吧。”

    ⑧“我害怕。”我乞求道。

   ⑨“走吧,不要理睬他们。”她告诉我。

    ⑩我走出家门,径直沿人行道走去,心里祈祷着——那群小流氓别再骚扰我。

    ⑪然而,正当我走到几乎和他们并排的时候,其中一个突然喊道:“看,还是那个黑小孩儿。”

    ⑫地痞们向我逼过来了。我感到心惊肉跳,马上转身狂奔起来。很快,我被追上了。他们把我搡倒在人行道上。我哭喊,恳求,用两脚使劲蹬,但都无济于事,没逃脱被殴打的噩运。

     ⑬他们掠走了我手中的钱,扯住我的两腿猛拽,朝我的脸上凶狠地抽扇。最后,我又是哭着走回家。

    ⑭母亲在门口遇见了我。

     ⑮“他们打……打……打我,”我边抽泣边委屈地说,“他们抢……抢……走了钱。”我正要迈上台阶,渴望着躲进“家”这个避难所。

    ⑯“你不要进来。”母亲阴沉着脸警告我。

    ⑰我吓得退回原地,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心中无限委屈。“可他们一直追着打我。”我哭诉着。

    ⑱“那你就给我站在该站的地方,”母亲用吓人的声调说道,“今天晚上我非教你学会挺起腰板儿不可,并且让你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说着,她走进屋里 , 我只是战战兢兢地等着, 不知道母亲要做什么。

    ⑲不一会儿,母亲出来,拿出更多的钱和另一张买东西的清单,而且另一只手中拿着一根又长又重的木棒槌。“带上这些钱和这张清单,还有这根木棒槌,”她说,“去,到商店把东西买来。”

    ⑳我疑惑了——母亲在教我打架——这是她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事。

    ㉑“可是,我怕——”我嗫嚅着。

    ㉒“要是买不了东西,你就不要进这个家门。”母亲冷冷地说。

    ㉓“他们会欺负我,他们……”

    ㉔“那你就呆在外面,不准回来!”

    ㉕我憋足了力气向台阶上冲去,试着挤过母亲,闯进屋里。可随即而来的,是脸颊上重重的一记耳光。我被抽到了大街上。我哭求着:“妈,求求您让我明天再买吧!”

    ㉖“不行!”她说,“现在就去。你要是空手回来,我非揍你不可。”

    ㉗“砰”的一声,母亲关上了门,上了保险。

    ㉘那伙流氓就在我身后,只身一人面对这阴森的街道,我惊骇地颤抖着。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回到家里,或是远离家门。我攥着木棒,边抽泣边思索。如果我回到家里,最终也躲不过被母亲打一顿,而且自己丝毫不会对此做什么改变,然而,我要是走上街头,去面对那些无赖,那么至少可以获得机会用木棒和他们较量较量,看到底谁输谁赢。

    ㉙我慢慢沿街走着,接近了那伙地痞,我捏紧了木棒,紧张得几乎停止了呼吸。

    ㉚我已经站在他们对面了。

    ㉛“黑小子,又来啦。”他们狂吼滥笑着,很快把我围住,其中一个正要抓我的手。

    ㉜“我他妈宰了你们!”我从牙缝中挤出这样一句话。随着我的吼声,手中的木棒早已使一个地痞的脑袋开了花。接着又是一棒,闷住了另一个流氓。

    ㉝就这样,我打倒了一个又一个,把刚才的怨恨和愤怒全部倾注在这根木棒上。我明白,只要我停歇一秒钟,痞子们就会缓过劲来,所以我要把他们一个个打倒,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再爬起来。我呐喊着,挥舞着,眼睛里含满了泪水。刚才所遭受的殴打,所受的屈辱,一幕幕又在脑子里呈现。阵阵余悸使我每抡动一次木棒都要用上全身每一分气力。

    ㉞挨过一顿猛击,小流氓个个狂呼乱喊,抱头鼠窜。有个地痞瞪大了眼睛看着发生的

    ㉟一切,一点儿也不相信这是刚才那个任他们肆意欺侮耍弄的黑小子。他们大概从来也没看见过这样的疯狂愤怒。

    ㊱我站在那儿喘息着、叫骂着;激他们上前来斗。当发现小流氓们真的吓破了胆时, 我就急追过去。他们喊着、叫着飞跑进各自的家。

    ㊲随后出现在街道上的是那些地痞的父母们,他们是来吓唬我的。是平生第一次吧, 我冲着大人们高声喊叫。我警告他们,如果要找我的麻烦,那我就让他们尝尝我木棒的滋味。

    ㊳最后,我终于走到商店,买了东西。

    ㊴回家的路上,我仍紧握木棒,准备着再次用它保护自己。可是,这回连个流氓的影子都没有碰上。

    ㊵就是那天晚上,我赢得了在美国孟菲斯城的街道上行走的权利!

(1)请以“我”为描述对象,梳理“我”四次去食品店买东西并遭遇一帮小痞子的骚扰经过及心理变化。

第一次

②—③段

第二次

④—⑨段

第三次

⑩—⑫段

第四次

⑬—㉟段

经过

面对一伙流氓夺走“我”的篮子,抢走“我”的钱,“我”回家了。

“我”发现那帮小痞子在路边闲逛,“我”没买东西就回家了。

面对那群地痞逼过来,“我”狂奔回家

      

心理

      

      

心惊肉跳

      

(2)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①“那你就给我站在该站的地方,”母亲用吓人的声调说道,“今天晚上我非教你学会挺起  腰板儿不可,并且让你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说着,她走进屋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我攥着木棒,边抽泣边思索。(品析加点字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说说第㊵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就是那天晚上,我赢得了在美国孟菲斯城的街道上行走的权利!

(4)阅读以下文句,完成题目。

“带上这些钱和这张清单,还有这根木棒槌,”她说,“去,到商店把东西买来”。“要是买不了东西,你就不要进这个家门。”母亲冷冷地说。

“不行!”她说,“现在就去。你要是空手回来,我非揍你不可”。“砰”的一声,母亲关上了门,上了保险。

以上文句是有关母亲的描写。请说说作者塑造“母亲”这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文中母亲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

三、作文(50 分)(共2小题)

1、同学们,美好年华,青春绽放。三年的初中生活总有一些温暖的记忆令你难以忘怀,总有一些美好的情感成为你珍藏心底的财富,总有一些成长的感悟启迪着你思考,总有一些梦想带给你前行的力量……那么,请将你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写出来吧!

请以“我的青春里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在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叙事详略得当,情感真挚自然。500 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名、地名。

2、附加题

    (A)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  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B)“我接到报告,说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说,“我们知道这一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

    “这是我个人的建议,”他说,“但是你是否愿意遵照,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认为,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是非常有趣的。”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选段(A)(B)中出现的“”均指      ,选段(A)中的“”和选段(B)中的“”均指       。
(2)在作者眼中,选段(A)中的“”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说说“”走上革命的历程。
(3)根据选文,联系全书内容,请说说《红星照耀中国》入选初中教材名著必读的原因。(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东莞市2020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