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预测卷(一)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24分)(共5小题)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悬泉瀑布,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统治者重用,却又因仕途不顺而内心产生彷徨、苦闷的情绪。
(4)兔从狗窦入,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5)请把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cū guǎng      
(2)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cāng jìng      的老柏树。
(3)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 yǎo wú xiāo xī      了。
(4)以上是从各种艺术中xìn shǒu niān lái      的几个实例。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B . 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C . 埃塞俄比亚政府煞有介事地呼吁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避免蝗灾向更多国家蔓延。 D . 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员们前仆后继地战斗在一线,全心全意救治患者,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央指导组与医疗专家会商,听取了他们在诊疗方法、有效药物筛选、紧缺医疗设备保障等方面。(在句末加上“的建议”) B . 患者救治的任务非常重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强调要继续提高救治力度。(把“提高”改为“加大”) C . 国家之所以积极落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的原因,是因为扩大产品进口,能保障民生消费品市场供应。(删去“因为”) D . 是否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删去“是否”)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卫生防疫专家强调,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居民(包括在湖北探亲访友休假的外地人员)应严格遵守现居住地疫情防控要求,尽量减少出行,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做好居家环境卫生。

(1)请给“新冠肺炎”下个定义。

二、阅读(46分)(共4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舜于畎亩之中        ②其筋骨       

③入则无法家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文章一开始连续用了六个比喻句,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实来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B . 作者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等能增加个人才能,而国家走向灭亡则因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 文章先从正面论述生于忧患,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长才的重要性,然后从反面论述死于安乐,由个人推及国家的存亡。 D . 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修辞,句式比较灵活,形式多样。这样的句式选择给文章增添了气势,又寄寓了深刻的道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阿豺折箭以喻

    吐谷浑阿豺有子二十人,病笃。命诸子各献一箭,使折之地。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喻之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言终而卒。

(选自《魏书》,有改动)

【注释】①吐谷(yù)浑: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②母弟:弟弟。③慕利延:人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 博学而 B . 使折之地 /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C . 阿豺之曰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D . 社稷可 / 国不以山溪之险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慕 利 延 折 之 又 曰 汝 取 十 九 只 箭 折 之 延 不 能 折

(3)你从这则故事中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 , 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于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才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 , 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才能达到崭新高度。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8日,有删改)

【注释】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文章第①段引用黄庭坚的话,介绍了“读书种子”的由来,解释其内涵,引出论题。 B . 文章按照什么是“读书种子”—为什么要做“读书种子”—“读书种子”要怎么做的论证思路来行文。 C . 文章提倡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是因为读书一方面能解决我们的不时之需,一方面能怡情悦性。 D . 文章的观点是:要重视读书,在阅读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2)下列与第⑤段中“‘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2)
A .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主张。 B . 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学到的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C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是说,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必须亲自实践。 D . 每年的4月23日被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地图书馆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倡议人们多阅读。
(3)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要重视读书。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野上的柴火饭

明前茶

    ①讲老实话,同学在微信群中发出30年前的老照片时,我已经无法把眼前这拨志得意满的中年人,与当年那些白衣蓝裤的青涩小子联系在一起。猜了10位同学,弄错一半。发照片的人不耐烦了,又发出一张照片,是一帮同学围着一个原野上的土灶欢快地敲打饭盆。好啦,仿佛接通了电源,我一下子把土灶周边所有同学的姓名,连同他们的绰号一同想起来了!

    ②真的,谁能忘得了初三那年的柴火饭?

    ③那是中考前4个月,我们进入隔周就有模拟考,都有排名的胶着期。白热化的竞争让班里的气氛变得十分微妙。班里不停地传出各种小道消息,不是考分的反超让昔日好友突然冷淡下来,就是某尖子生的错题本突然消失了两天,第三天,它静悄悄地回到了主人的桌肚里。怀疑与戒备浮漾在空气里,防范别人的满腹委屈,被防范的更是委屈。竞争必定是有你没我么?友谊必定会在前途面前分崩离析么?这样沉重的命题就这样摆在15岁的少年面前。那个早春,教室里的气氛阴郁得能滴出水来。

    ④忽然,传来震动人心的消息:初三年级本要取消的春游照常进行,而且,我们要去一个刚刚建成的森林公园,在划定的生火区,自己搭一个土灶,捡柴火来把全班的饭做好!

    ⑤加上带队老师,那可是56个人的饭!消息灵通人士已经打听到,有的班要做腊肉菜饭,有的班要做手擀面条,那我们要做什么饭?班主任夏老师是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人,他的一条腿因为儿时的疾患从膝盖处截肢了。然而,他依旧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勤务兵。他十分豪气地用拐杖轻点教室的木门说:“咱们4班,要搞就搞一个难忘的,咱们来包饺子!”

    ⑥这阵仗可就大了!第二天,我们排队上车的时候,有人带着最大号的脸盆,准备和面;有人带着一整锅剁好的饺子馅;有人豪迈地带来折叠小圆桌,准备擀饺子皮;还有人出乎意料地带着啤酒瓶,他的盘算是,万一没人找得着擀面杖,啤酒瓶也许能凑合擀面。

    ⑦夏老师迅速分了工,一拨人砌土灶,一拨人和面包饺子。后一拨工作其实基本靠夏老师一个人,因为那位声称能用啤酒瓶擀面的家伙,都没法用擀面杖擀出一张合格的饺子皮来。唯有夏老师一面飞旋一面搓动,一张饺子皮就飞了出来

    ⑧最后一拨什么技术活都不会干的,被夏老师指派去捡枯柴。老师特别叮嘱说,所有的枯柴都要就地折断,仔细捆扎,不要像猪八戒的钉耙一样四仰八叉地拖回来。

    ⑨我就在这最后一批人马中。我们飞奔而去,四散找寻,进入了春天的杂树林。水杉树尚未发芽,硕大的鸟巢依旧显露;白杨树已经亮出了无数新叶,犹如银亮的手掌在翻飞炫耀;香樟树正进入换叶季,老叶与新叶的更替让它释放出奇妙的香气。我一面捡拾枯枝一面谛听着鸟鸣,被做题与考试郁塞的头脑豁然一清。我意识到,在我们紧盯鼻尖一寸处拼命记诵和努力时,这个春天最清鲜活泼的一面已经来临。鸟鸣如口哨唱和,如丝弦密奏,如对歌调侃,喜悦如泉水一样浸透了我的心。我突然意识到这顿柴火饭的意义,它把一大群被考试压榨得灰头土脸的少男少女释放到这烂漫的春光中,让他们明白,人生除了那一厘米宽的分数条,还有别的出路与意义。

    ⑩30年后,我们已不记得自己的名次,不记得谁有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不记得彼此的嫉妒与恩怨;我们只记得老师手里飞快旋出的饺子皮,记得烧灶同学鼻尖上的炭灰,记得有人把捆柴火的结香枝条,连同枝条上的黄花绕成一个花环,戴在我头上。我们只记得同学少年,言笑晏晏。

(1)围绕着“原野上的柴火饭”,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请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我”的情感

野炊之前

      

      

兴奋、振奋

      

喜悦、轻松

野炊之后

      

(2)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唯有夏老师一面飞旋一面搓动,一张饺子皮就飞了出来。

②鸟鸣如口哨唱和,如丝弦密奏,如对歌调侃,喜悦如泉水一样浸透了我的心。

(3)文章第⑨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4)“我”为什么怀念30年前初三那年的柴火饭?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三、写作(50分)(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拥有四千多年历史,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结的高度融合和集中释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祝福祈吉的美好愿望,传承了孝亲团圆的优良美德,彰显了辞旧迎新的创新精神,表达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在这个2020年的春节,你有什么样的经历或见闻?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请以“   ▲   的春节”或“这个春节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四、附加题(10分)(共1小题)

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3题。

    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身上。然而,保尔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达雅在外面提心吊胆地守候,手术过后,她看见丈夫虽然像死人一样惨白,但是仍然很有生气,并且像平常一样,温柔而安详。

    “你放心好了,小姑娘。要我进棺材不那么容易。我还要活下去,而且要大干一场,偏要跟那些医学权威的结论捣捣乱。他们对我的病情做的诊断都正确,但是硬说我已经百分之百地丧失了劳动力,那是完全错误的。咱们还是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

    保尔开始工作了。

    他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的英勇的骑兵师,书名不用考虑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停顿。母亲惴惴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乘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拣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保夫鲁沙?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

(1)“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行列。” 联系原著,说说保尔所选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结合选文,说说在这条路上保尔是如何奋斗的?
(2)阅读这部名著,你对保尔的性格有何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保尔精神对你的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预测卷(一)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