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2020届九年级语文结课模拟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第一部分(21分)(共4小题)
。(请用《论语》中的名句填写)
天桥把大怪中外号“穷不怕”的朱绍文,能用白沙写成一丈二尺的双沟大字,颇有形象,如“一笔虎”“一笔付”“一笔寿”等大字。大字下往往还有小字,许多字组在一起,就成为一首诗或对子。他经常撒的是一 ① 回文联,既可顺读又可倒读。对联为“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巧妙而 ② 。“白沙撒字”这种新鲜的表演形式吸引了许多观众,大家都愿意看。
“泥人张”彩塑创造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甲】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述塑作品个个惟妙惟肖,不仅神似,而且形似,达到形神兼具的境地。“泥人张”所捏的泥人栩栩如生、不燥不裂的重要原因是: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乙】所捏的泥人反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二、第二部分(49分)(共5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①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②不与焉③。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④ , 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⑤若此⑥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⑦不祥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 ①殆:大概,恐怕。②是:这件(事)。③不与焉:不在其中。焉,于此。④任:给实权。⑤乃:是。⑥若此:像这样。⑦曷为:为什么。曷,什么。
①下泽见蛇 泽:
②召晏子 召:
③晏子对曰 对:
④如虎之室 如: ,
例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2)①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
②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
柔 软 地 带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菜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 1992 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 “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 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薄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文/查一路,有删改)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举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尺 子 (刘建超)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郑祺的父亲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老街有着很好的口碑。郑祺“抓周”时,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起来,踉跄着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莫非要子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郑祺喜欢尺子。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量树,量校园后墙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超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到班长告状,班长也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子,认真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们起哄,郑祺潇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头说:“你不是会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一米二!” “一米一!”王大头的枝条抽在郑祺的身上。“一米二!” “一米一!”枝条又落在郑祺身上。“一米二,你再给我量。”郑祺拿尺子量过:“一米,你刚才把枝条打折了。”
王大头气得哇哇叫,夺过郑祺手中的尺子扔进了河里。
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郑祺大学学的专业是工程建筑,学业虽紧张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没有变。各式各样的尺子装了好几纸箱。
郑祺在宿舍里经常给大家表演测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郑祺就用手来丈量,结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绝的是,他还能目测出你两眼之间的距离、手臂的长短、步幅的长度。
郑祺毕业分配到了建设局,要和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交道。经过六年的历练,郑祺升任局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郑祺喜欢尺子,还将搜集到的老木尺子包装成精美的礼品,送给同事朋友。尤其是朋友家只要添丁,他是必定要选个好尺子送给人家的,寓意孩子长大后会成为赤子,爱国爱家,孝敬父母。朋友都说他抠门儿,他呵呵一笑,礼轻寓意重。
郑祺再次见到老同学王大头是个午后。王大头已经是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手眼通天的人物。
郑祺知道王大头约他喝茶的目的。王大头开发的几个小区竣工验收,有人举报单元实际面积与施工图纸有差异,却被王大头打通关节过了关。郑祺带着调查组去了现场,查看了情况。郑祺认为至少有百分之二的误差,果真工作人员再次测量的结果是百分之二点一,每个单元面积少了二点七三平方米。大家都惊奇地咋舌。
茶过三泡,王大头沉不住气了:“老同学,你就大度些,我不会亏待你。”
郑祺呷了一口茶:“老同学,你这两个小区,八百套住房就要昧下老百姓一千多万啊,这钱你就挣得安心?”
王大头说:“老同学,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我也不为难你,误差总会有的。差一平方米,行了吧?给个面子。”
郑祺摇摇头。
王大头拿出一个纸袋放在郑祺眼前:“美金,五万,一平方米!”
“二点七三平方米!”
王大头的脸有些扭曲了:“老同学,别把事情做绝,处世小心为妙。”
郑祺站起身,说:“老同学,我又不是没有挨过你的枝条,呵呵。谢谢你的茶,真是好茶啊。送你一把我收藏多年的木尺。告辞!”
郑祺走出茶社,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三、第三部分(50分)(共1小题)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你根据对上面句子的理解,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和抄袭;
②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