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教研院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百题竞赛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根据题意,选择答案。(33分)(共15小题)

1、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B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C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嘹亮 烘托 融洽 引人入胜 B . 纳闷 脸夹 吹嘘 兴至勃勃 C . 安适 酷爱 清辙 汉马功劳 D . 气势 震摄 憔瘁 花枝招展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 . “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元丰六年”中的“元丰”、“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以及“崇祯五年十二月”中的“崇祯”都是帝王的年号。 C .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B .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阐述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这篇演讲词在写法上的最突出特点是大量引用经典和格言。 C . 《故乡》一文成功塑造了闰土、杨二嫂和“我”等人物形象,其中的“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 D . 《智取生辰纲》记晁盖、吴用、杨志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情节围绕“智取”二字展开,悬念迭出,引人入胜。
5、下列有关《三国演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突出表现了设计者周瑜的善使谋略、聪明机智的性格,中计者蒋干的自作聪明、败事有余的形象。曹操之所以中反间计,是因为曹操生性多疑,用人不信。 B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董卓当政,他挺身而出刺杀董卓,行败回乡,则发矫诏,聚诸侯,共讨董卓;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 C .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诸如: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和青梅煮酒论英雄等。 D .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指的是诸葛亮失守街亭后,司马懿亲率大军扑来,诸葛亮身边没有作战力量,但是鹤氅纶巾,登上城楼,凭栏焚香,安然弹琴。司马懿即使来到城下,也看不出丝毫破绽。
6、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林外史》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群体,描写的则是这个群体中典型的、独特的个体。 B . 全书是由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前后衔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C . 《儒林外史》的语言是一种比较纯熟的白话文,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练,生动传神而富于形象性。 D . 《儒林外史》善于将讽刺对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结合起来,使这部书不仅成为一部儒林丑史,而且成为一部儒林痛史。
7、温州十二中赴曲阜之行中,受到当地某中学学生的热情招待。他们陪同学们一起拜孔庙,谒尼山,访杏坛。回温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中给曲阜的学生留言,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论语》中的语句。下列留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让我佩服不已。“见贤思齐焉”,我将以你们为榜样,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B . 曲阜同学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侃侃而谈。“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们真不愧是圣人故里的谦谦君子啊! C .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们一定会信守承诺,经常与大家交流感兴趣的中华文化,共同品味温州魅力。 D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曲阜的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温州相聚,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楠溪江的风采,再续友情。
8、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于”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其泻出两峰之间者 B . 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C . 舜发畎亩之中 D . 受地先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似与游者相/山水之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 念无为乐者/微斯人,吾谁 C . 张怀民/未果,病终 D . 水尤冽/以其境过
10、下列句子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B .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 曾益其所不能 D . 彼竭我盈,故克之
11、下列加点字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之不能尽其才 B . 山不在高,有仙则 C . 渔人甚 D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12、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匠人与大师

梁 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a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1)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 . 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 . 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 . 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2)根据上下文判断下列哪一项适合作为论据插入文中第⑤段画横线a处。(     ) (2)
A . 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B . 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C .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D .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3)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 . 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 . 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 . 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4)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
A . 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B . 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C . 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 .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⑥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5)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A . 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B . 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C . 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D . 文章巧用文言,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13、阅读古诗文,完成题目。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岳阳楼记》     ②《核舟记》     ③《醉翁亭记》    ④ 《小石潭记》

(1)
A . ①③/④/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④/②/③
(2)【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
A . 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亲朋好友的思念。 B . 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C . 因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与悲伤。 D . 渴望为国出征,征战沙场的豪情壮志。
(3)【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①夷简:人名。 ②延州:地名。③砦,同“寨”。

❶【任务一】

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❷【任务二】

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族人(      )A.丰富,充足B.供给,供养

帝谕仲淹使释前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

❸【任务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三则材料中分别从生活俭朴,心系百姓,国事为重,不计私怨等方面体现了他对这一信条的实践。

请选择下列语句中最能体现他生活俭朴的对应选项(      )。

①“非宾客不重肉。”

②“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③“于夷简无憾也。”

④“仲淹自请行。”

⑤“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A.①②   B.①⑤   C.②③   D.④⑤

14、古诗文分类辑录之意象篇

意象

古诗文

诗(词)句情感

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既是对友人的感谢,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苏轼《水调歌头》)

既表达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亦显露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分别的痛苦和不舍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深感人生短暂,宇宙无限

戍鼓断人行,      。(杜甫《月夜忆舍弟》)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对春日的喜爱

古诗文分类辑录之艺术手法篇

序号

艺术手法

古诗文

A

对比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B

用典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C

以动(声)衬静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D

视觉听觉结合

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其二)》)

      ,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E

白描

满面尘灰烟火色,      。(白居易《卖炭翁》)

            。(王维《使至塞上)》

F

托物言志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请为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表现手法。(填写字母序号)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5、根据以下情景与要求写作。(60分)

在一个人的图书馆里,小女孩静静地坐在窗台上,望着窗外………

吹过窗口的风说:“亲爱的小女孩,我只能经过你,不能为你停留,不过还好,你有一整个图书馆的书陪着你。”

书架上的书说:“小女孩已经不是第一次一个人来这里了,她一定很孤独。”

你说:“………”

请欣赏图片内容,依据以上情景进行写作。

【提示】

①你可以根据这个情景链接生活,叙述经历;

②你可以根据这个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③你可以结合图片和情景对话展开论述;

④你还可以想象小女孩的处境和心理,写一封信给小女孩。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温州市教研院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百题竞赛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