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9小题)

1、《出师表》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五年(227)      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      的奏章。表,是古代向帝王      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基本特征是“      ”。当时蜀汉已从虢亭(今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                  ,国内政治修明,为出师创造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      ”“      ”的宏大理想。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下列对《出师表》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 . 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 . 文章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 . 作者在文中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cú)       阻(sè)        恢(hóng) B . (zhì)罚      臧(fǒu)       咨(zōu) C . (nú)钝       (bì)补        斟(zhuó) D . (sù)夜       菲(bó)        (quē)漏
5、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先帝不以臣卑         肉食者 , 未能远谋 B . 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 C .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不物喜,不以己悲 D . 斟酌损 , 进尽忠言     既加冠,慕圣贤之道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 .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②臣本布衣。          古义:      ;今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④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 .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 .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9、名句填空。
(1)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
(3)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诚宜开张圣听,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6)《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综合题(共1小题)

1、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

活动三:      

(2)【演讲素材】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青春才会足够美丽”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      。(只填序号)

①高山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濂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3)【偶像介绍】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①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先主于乡里徒众        合:聚集 B . 先主斜汉津            趣:奔赴 C . 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 . 孙权遣兵佐先主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2)
A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 . 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斟酌      

③咨善道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徒有先生也 B . 旧都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C . 以彰咎              望旗靡 D . 以伤先帝明          欲报于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 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 .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