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安全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 .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 . 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 . 除工艺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少儿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 B .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C . 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D . 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3、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轻捷    班蝥    无妨    机关 B . 鉴赏    人迹罕至    消释    人声鼎沸 C . 绣象    绅士    盔甲    戒尺 D . 质扑    博学    书塾    陌生
4、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duì)    抽(tì)    笑(shàn)    立(zhù) B . (yè)     傥(tì)    袄(jiā)    木(jī) C . (gà)    日(bān)    莱(qí)     哭(háo) D . 妒(jí)    足(shè)    然(mǐn)    聚(cuán)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从,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主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 . ③①②④ B . ④③①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②④①③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B .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 . 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 .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7、对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所作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 B . 在《无常》一文中,鲁迅提到:无常有黑白两种,白无常又叫活无常,黑无常又叫死无常,人们喜爱的是白无常。 C . 《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D . 《朝花夕拾》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不多,最突出的是长妈妈,刻画了一个文化水平低但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

二、综合题(共1小题)

1、某初中学校对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课外阅读

读书兴趣及

占比例

读书计划及

占比例

关注点及

占比例

读书笔记及

占比例





深厚

13%

有计划

11%

写得怎样

10%

每读必做

0%

一般

48%

有时有计划

32%

怎么写的

14%

凭兴趣做

24%

无兴趣

39%

没有计划

57%

写了什么

76%

从不做

76%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2)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3)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

例句:读书犹如览胜,山川之雄伟,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三、默写(共1小题)

1、补写句子
​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            。(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            
(5)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四、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小题。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人名)。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2)
A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五、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注释】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1)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段,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段的内容。

片段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段二:      

片段三: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划线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3)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4)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5)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 (5)
A .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 . 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 . 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 . 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1)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      。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2)“早已习惯”和“还习惯”以及“强壮”和“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
(3)“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      
(5)“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具体指什么?

六、名著导读(共1小题)

1、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朝花夕拾》书介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是一代文豪颇负盛名的传世佳作,一部发人自省、催人奋进的教科书 , 一部认识中国人、剖析中国人的经典范本,一部开创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先河的伟大史诗。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 , 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其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后记

媒体评论

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象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老舍

鲁迅先生的死,不仅使中国失去了一个青年的勇敢领导者,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个真挚热忱的朋友。

——郑振铎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免费在线阅读

《小引》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 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 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二十四孝图》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 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

(节选自《当当网》)

(1)《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请结合具体内容列举出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态。
(2)老舍和郑振铎都对鲁迅进行了评价,而郁达夫的评论并不是指向鲁迅本人,编者选择郁达夫的评论是否恰当?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3)编者认为《朝花夕拾》是一部发人自省、催人奋进的教科书。根据你的阅读感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自省。
(4)这份书介能否激发读者购买《朝花夕拾》的欲望?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七、写作题(共1小题)

1、题目:行走在雨中

提示:写出“雨中”二字,注重“我”与“雨”的关联,突出“行走”时的感受,可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写,在描写中显示新鲜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统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