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积累(共11小题)

1、下面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 . 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 . 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 .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2、填空。

王维,      代诗人字      ,人称“      ”,其山水诗成就很高,和       并称为“王孟”。本诗从体裁上看是      诗,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诗。

3、不属于江南三大名楼的是(    )。

A . 滕王阁 B . 黄鹤楼 C . 蓬莱阁 D . 岳阳楼
4、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5、《使至塞上》作者      ,字            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      ”。

6、按要求填空。
(1)王绩《野望》这首诗,是一首            诗,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      
(2)《野望》中写出山野秋归之景的句子是:            
(3)《黄鹤楼》写登高所望,人去楼空景象的句子是:            
(4)《使至塞上》中诗人以景物自比,写出自己飘泊不定的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使至塞上》描绘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5)《渡荆门送别》描摹“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的一联诗句是:            
(6)《钱塘湖春行》通过花草描写早春景物的句子是:            
7、《黄鹤楼》选自《      》,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      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            
8、李白,字      ,号      ,唐朝诗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      诗人。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
9、《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      ,作者            代大诗人,字      ,晚年又叫      
10、《钱塘湖春行》以      为线索,描写了西湖      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第      句和第      句是颔联,      联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1、下列选项对《 钱塘湖春行》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 . 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二、诗歌鉴赏(共5小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联诗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运用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一联表达同样思想感情的诗,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A . 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 . 颔联写景,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时所见到的壮阔景象。 C .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江上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此时此刻新鲜、欣喜的感受体验。 D .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想之情。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渐”和“才”二字有着怎样的妙处?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1)补充完整。
(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 . 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 . 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 . 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A .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 . 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 .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