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熟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周朝 D . 秦朝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

A . 河姆渡人 B . 半坡人 C . 元谋人 D . 北京人
3、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

A . 原始居民的生活 B . 商周的青铜文明 C . 春秋战国的纷争 D . 秦汉时期大一统
5、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汉时期
6、“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     )

A . 秦始皇 B . 屈原 C . 李冰 D . 张仲景
7、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 佛教的传人 D . 道教的兴起
8、

观察《战国形势图)),图中B处是(     )

A . 秦国 B . 楚国 C . 燕国 D . 齐国
9、“先人已逝,精神永存”。至今,诸子百家留给了后人启迪深思的哲学精神。那么“塞翁失马”这个典故的意思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

A . B . C . D .
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是(     )

A . 太尉 B . 御史大夫 C . 司隶校尉 D . 丞相
11、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 . 加强文化控制 B . 加强经济管理 C . 加速国家统一 D . 巩固国家统一
1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 . 促成了“开皇之治” B . 促成了“文景之治” C .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 . 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1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A . 班超出使西域 B .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 宣政院的设置
14、《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 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 .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 . 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 . 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15、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     )

A . 顾恺之 B . 郦道元 C . 祖冲之 D . 王羲之
16、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

A . 提倡节俭 B . 爱民如子 C . 善于纳谏 D . 勤于政事
17、“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

A . 隋炀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18、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 .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 农业的发展状况 C .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 . 开放的社会局面
19、

下图所示邮票纪念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他的著作是(    )

A . 《史记》 B . 《水经注》 C . 《伤寒杂病论》 D . 《齐民要术》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指出与材料一图片展示的历史著名通道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并说明它开通的历史意义。

(2)读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州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举一例唐朝对外输出的物品。

2、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促进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管仲相桓公”后提出了什么口号进一步提高了齐桓公的号召力?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并说出他主张变法的理论依据。

(3)结合所学,概括卫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并归纳卫鞅变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4)通过管仲相桓公的结果以及卫鞅变法后秦国的变化,谈谈对你的启示。

3、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三、判断题 (共1小题)

1、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1)

读下列图片信息判断:商朝时期,因书写材料不同而形成了甲骨文和金文两种文字。(   )

(1)
A . 正确 B . 错误
(2)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无不显示出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的时代特征。(   )

(2)
A . 正确 B . 错误
(3)兵家鼻祖是战国时期的孙膑,他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

(3)
A . 正确 B . 错误
(4)汉武帝时期的“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

(4)
A . 正确 B . 错误
(5)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5)
A . 正确 B . 错误
(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

(6)
A . 正确 B . 错误

四、填空题 (共1小题)

1、根据提示,写出正确答案。

(1)人文初祖指的是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      

(2)春秋时期出现的      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      ”至今仍在造福四川百姓。

(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较完整的农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熟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