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8小题)

1、下面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 皆以美于徐公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D . 秋天漠漠向昏黑。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人皆有 B . 燕、赵、韩、魏闻 C . 如使人所恶莫甚于生 D . 暮寝而思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5、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 . 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 . 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 . 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6、下面句子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齐/地方千里 B . 今齐地/方千里 C . 今齐地方/千里 D . 今/齐地方千里
7、下面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能面刺寡人之者  是寡人之 B . 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视之 C . 能谤讥于市      服衣冠 D . 虽欲 , 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
8、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帛(bó)    未(fú)      战(fū)     旗(mí) B . 丽(yì)    服(zhāo)    镜(kuī)    进(jiàn) C . 年(qī)    万(rèn)     始(chèn)   戒(chéng) D . (kuī)   智(sǒu)    一(cuō)     菜(xīng)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根据例句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另外仿写句子。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形貌昳丽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③今齐地方千里      

面刺寡人之过者      

谤讥于市朝      

3、按要求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讽”的意思是      ,我们学过的课文《      》也选自此书。
(2)课文中描写对群臣吏民进谏的中等奖赏的句子是:      ;描写群臣吏民进谏的第二阶段的句子:      
(3)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的道理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4)邹忌借助类比,以“                  ”推导出了“      ”的结论。
(5)齐王接纳邹忌的谏言取得的成果是“      ”。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 ,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注释】①郄(xì):同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②耆(shì):通“嗜”。③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④黑衣:赵国侍卫所穿的衣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⑤没死:冒死。臣对君的谦卑用语。⑥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⑦微:非。⑧重器:指金玉珍宝。⑨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1)下列句子划线字与“没死以闻”的“闻”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1)
A . 念悲其远也,亦之矣 B . 于是为长安君车百乘 C . (触龙)而徐趋 D . 今媪长安君之位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2)
A . 赵太后新用事——赵太后刚刚执政 B . 太后明谓左右——太后圣明地对大臣们说 C .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 D .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
(3)将下面划线词语分别按敬称和谦称归类,表敬称的有      ;表谦称有的      

A.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B.老妇恃辇而行

C.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D.老臣窃以为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4)对触龙请求太后给舒祺安排工作的目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触龙年老,很难把舒祺抚养成人,托太后给舒祺安排工作以解除后顾之忧。 B . 舒祺年少不肖,难得找到好工作,请求太后安排的工作肯定最好。 C . 借这件事是让太后领悟要为长安君的今后着想。 D . 借这件事是为了说明男人比女人更加疼爱孩子。
(5)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②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6)“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今天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文后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的确 B . 宫妇左右莫不王  私:偏爱,偏私 C . 徐公来,视之  孰:同“熟”,仔细地 D . 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刺:讽刺,挖苦。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 明日 , 徐公来,孰视之。 C . 忌不自信 D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与“吾妻之我者,私我也”一句中划线词词类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3)
A . 服衣冠,窥镜 B . 其然也 C . 寡人之耳者 D . 刺寡人之过者
(4)下列划线的字与“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A . 此听谓战胜朝廷 B . 吾不能将十万之众受制 C . 青出于蓝而胜 D . 臣之客欲有求
(5)下列各句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5)
A . 吾孰与徐公美——我同徐公比,谁漂亮 B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C . 忌不自信——邹忌自己还不十分相信妻子的话 D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6)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家庭小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理的?

(7)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8)简要说说本文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9)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9)
A . 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家庭、客人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 B . 文章对邹忌的赞赏流于笔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又善于进谏的人物形象。 C . 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与主人间无多少真情可言,回答得谨慎而勉强。 D . 全文的结尾用“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句,说明齐威王已完全纠正了受蒙蔽的错误,使齐国政治清明,无蔽可言。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