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19课《枣儿》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贪梵      告磬     杀戳     惊慌失措      笑颊粲然 B . 雄辩      燥热     慰藉     眼花缭乱      杳无消息 C . 深邃      赢弱     半晌     忘下断语      刻骨明心 D . 暑名      幅射     秘诀     恣态万千      珊珊来迟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B . “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C .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D .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 . 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 .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 . 剧本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 . 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      , 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        , 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       。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 . 枯萎  干涸  堕落 B . 枯黄  干涸  堕落 C . 枯萎  干旱  陨落 D . 枯黄  干旱  陨落
5、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一”晚上,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礼花,真是丰富多彩 , 非常好看。 B . 电视屏幕上,一群拿土枪、大刀、长矛的八路军战士,正风起云涌地向日本鬼子冲杀过去。 C . 这里盛产柿子,地里、路边、院子里、山坡上,柿子干云蔽日 D . 校长说:“全市就你一个人进入了奥林匹克竞赛的圈子,真是凤毛麟角了。”
6、选出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biǎn)       时(chēn)        雕(sù) B . (jiáo)       土(dǎn)         倒(diē) C . (lùn)        钢(kuī)         踌(chú) D . 首(qiáo)       视(níng)        丧(jǔ)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犹豫不决。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抬起头来望。      


2、《枣儿》是一个      小品,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奖一等奖,其作者是      。本剧以“      ”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      ”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

阅读下面的图画,回答问题。

(1)仔细阅读这组图画,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图画的内容。

(2)这组图画在社区宣传栏张贴后,很受居民欢迎。大家从中受到不同的启发,纷纷在社区网上发表感言。

①从行为习惯的角度,八岁的牛牛说:      

②从教育方式的角度,再现的爸爸说:      

③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某大学的教授说:      

2、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请你拟出下联。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你也在行动】暑假中,妈妈准备让你用“泰微课”资源自学高中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回答文后题。

白毛女(选段)

       杨:(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惊住)我……我……

       穆:(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

       杨:(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1)杨白劳的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2)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3)穆仁智的话“哪里说理去……你到哪里说理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5)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老人:(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喃喃自语)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

       男孩从台侧探了探头。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老人:(大声)过来!

       男孩:爷爷……

       老人:(威严地)叫你过来就过来。

       男孩:(无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捡了一颗,我没有吃,给你。

       老人:(将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枣儿放入)全给你吃。

       男孩:(喜出望外)谢谢爷爷!(吃得津津有味)枣儿真大。

       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男孩: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老人:不许笑。我的儿子就叫枣儿,挺好听的,又顺口。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书,就知道枣字里面有个“木”了。你看(用手指在空中比画“木”)所以他叫枣儿!

       男孩并未听,只顾忙着将枣儿往口袋里装。

       老人:(命令)拿出来,只准在这儿吃。(蓦然温和)爷爷帮你擦干净。

       男孩摸出枣儿,交给老人。

       老人:(将枣儿擦干净)给,尝尝。

       男孩默默地接过。

       老人: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男孩:我能爬到树上去摘吗?爷爷?

       老人:能。

       男孩兴冲冲爬树,跌倒在地。

       老人:疼吗?(掸去男孩身上的灰尘)来!

       老人趴到地上,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

       老人:嘿嘿嘿。

       男孩:笑啥?

       老人: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孩:(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摘枣儿,塞进口袋)哟,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将男孩放下,男孩朝远处走。

       老人:喂,过来!

       男孩:我要尿尿。

       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1)老人站起,让男孩骑跨在肩上摘枣儿时,突然老人“嘿嘿嘿”。老人为什么“嘿嘿嘿”?

(2)“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老人这样说体现了怎样的感情?

(3)男孩:我要尿尿。

老人:(指指枣树)尿树下去,给咱枣树施点儿肥。

作者设计这个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喜旺的年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天,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 , 一大早喜旺起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老天爷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六十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⑪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他们都认不出了。

    ⑫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⑬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⑭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1)喜旺再次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

(3)文中多处描写雪景,有什么作用?

(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5)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19课《枣儿》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