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3课 《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7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使人想起:huì àn      了又明晰、明晰了又huì àn      、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dà chè dà wù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 bàn      ,容不得闭塞。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mò rán      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4)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rǒng zá      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2、对《安塞腰鼓》写作特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 . 文章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 .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D . 文章采用了平实叙述的方式,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 . 安塞腰鼓随着声音消失,各个舞者动作都戛然而止 C . 学成一门专业是艰苦的,一个人不可能一朝醒来就宣称自己大彻大悟 , 已掌握了这门学问。 D . 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奋(kàng)  烧(zhuó)   远(miǎo)    叹观止(wéi) B . 暗(huǐ)   闭(sè)     静(tián)    惊心动(pò) C . 绊(jī)    落(yí)     风(xuàn)    然而止(gá D . (lì)    脱(zhèng)  然(mù)     大彻大(wù)
5、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真情实意      左右逢圆      含蓄委婉      俯拾即是 B . 如泣如诉      五体头地      时过境迁      水银泻地 C . 高谈阔论      鸦雀无声      抑扬顿挫      百变不穷 D . 屏气疑神      奇伟磅薄      童趣盎然      铿锵激越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 .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C .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D .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 . 长沙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成为“千园之城”。 C . 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D . 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安塞腰鼓》,班里开展“中国鼓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语言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鼓”的成语。

(2)【材料探究】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 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3)【文化探源】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场确是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

①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②请你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场。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③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④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⑤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三、阅读理解(共4小题)

1、                                                                                                              《社戏》《安塞腰鼓》节选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就朦胧在这水气里。(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乙)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B)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迈、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结合(甲)语境,说说“依稀”的意思。

(2)(乙)段安塞腰鼓的场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用文中的词来说,安塞腰鼓是_______的,__________的,_______的。

(3)甲乙两文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4)上面的两篇文章,写作风格迥异,你更喜欢哪篇文章,说说理由。

2、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陕北的山

                                                                                                                 祁玉江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里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

(3)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请以第⑦段为例,自选角度进行赏析,不少于30字。

(4)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安塞腰鼓》)
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

(5)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

(6)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现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第1—5段主要写      
(2)第1段中“叹为观止”原意是       , 这里指      
(3)第4段“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中的“不存任何隐秘”怎样理解?
(4)读第6—8段,哪些语句写出了“静寂”的程度?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是写静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 , 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玉》珂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j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闽所享之福。⑩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②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③上感悟,起              

前使阻风钱塘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宋先生其来乎?

②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等缺点。
(4)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3课 《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