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虽有佳肴》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不知不愠

A . 是故谋闭不兴 B . 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C . 鸣之不能通其意 D . 故外户不闭
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 B . 虽有嘉肴 C . 教然后知 D . 讲信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盗窃乱贼而不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 B . 而两狼之并驱如     外户而不闭 C . 谓大同             自指物作诗立就 D . 不足为外人也       大之行也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 之行也 B . 不足为外人 C . 策之不以其 D . 说不清,不明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尉果广 B . 志士之气 C . 稍稍宾客其父 D . 案牍之劳形

二、文言文阅读(共6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有嘉肴      

②弗食,不知其      

③教然后知      

④选贤      

、寡、孤、独      

⑥女有      

⑦谋闭而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①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②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4、《大道之行也》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 ,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注释】①挟:(用胳膊)挟着。②语(yù):告诉。③折枝:按摩肢体。④王(wàng):统一天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不独其亲      

②男有分,女有      

③盗窃乱贼而不      

④货其弃于地也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大道行也        王不王 B . 谓大同          智也 C . 长者折枝        通计一舟,人五 D . 人不独亲其亲    王之不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4)请在【乙】文中摘录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
(5)①【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实现      的理想社会。

②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      。(用【乙】文的语句回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虽有佳肴》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