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5.2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    )

A . 长城 B . 都江堰 C . 大运河 D . 赵州桥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秦朝历史的是(    )

A . B . C . D .
3、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 . 布达拉宫 B . 都江堰 C . 大运河 D . 赵州桥
4、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发展作用很大,成都平原之所以成为千里沃野,得益于(     )

A . 白渠 B . 都江堰 C . 郑国渠 D . 灵渠
5、

下图工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

A . 西周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
6、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六辅渠 C . 都江堰 D . 白渠
7、可持续发展工程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 . 战国时的都江堰 B . 战国时的郑国渠 C . 秦朝时的灵渠 D . 两汉时的白渠
8、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    )

A . 治理黄河 B . 兴修灵渠 C . 大禹治水 D . 都江堰
9、《华阳国志》中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谁的贡献(    )

A . 大禹 B . 隋炀帝 C . 李春 D . 李冰

二、问答题。(共2小题)

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光芒。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请你写出它修建于哪一时期?由哪些部分组成?

(2)你觉得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有哪些?

(3)2000年,青城山被联合国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请你写出与道教有关的泉州历史遗迹一处。

(4)伦敦大学著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凯瑟琳·塔布女士曾说过“中国是遗产大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中国的参与。”请你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注意语言简洁,积极向上。)

2、以下是《华阳国志》中有关都江堰的叙述:

      岷山多梓(树)、柏(树)、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饶(都江堰修成后可利用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都江堰是在哪一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都江堰的作用。

(3)你认为我国古代都江堰的建成向人们昭示了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5.2卓越的工程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