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六课鱼我所欲也课时训练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4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故不为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有甚于死者                                            

万钟于我何焉                                            

行道人弗受                                              

是亦不可以乎                                            

有所不避也                                            

为身死而不受                                            

2、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5)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3、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理解默写。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②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③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④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4、下面对文章《鱼我所欲也》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 第一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 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 .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二、精彩段落(共1小题)

1、阅读《鱼我所欲也》2、3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尔而与之                       蹴:      

是亦不可以乎                   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呼尔而与之。

译文: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三、类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呼尔而与之                                             

宫室之美为之                                       

所以动心忍性                                           

困于心,于虑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4)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

(5)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六课鱼我所欲也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