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吴汉何尝杀妻课时训练

年级:九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6小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均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造(niē)        忠(xiào)        确(zēnɡ) B . (yīnɡ)       编(jí)          述(zhù) C . (jí)         家(yuān)        王(mǎnɡ) D . 婿(xu)         自(wěn)         位(cuàn)
2、下列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投机取巧     面面俱到     死心踏地                                

②杀父之仇     举一反三     莫不关心                                

③大书特书     披星带月     滔滔不绝                                

④自以为是     事倍工半     埋头苦干                                

3、读课文《吴汉何尝杀妻》,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②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位以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      

4、课文《吴汉何尝杀妻》中作者引经据典证明“吴汉杀妻”是无稽之谈,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读课文《吴汉何尝杀妻》,作者是如何运用丰富的史料多角度批驳“吴汉杀妻”的谬论的?

6、综合性学习。

    为了营造校园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组织开展以“我看‘戏说’”为主题的影评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答: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方式:      

(3)这篇课文告诫编者不可捏造史实,胡编乱造。现实生活中,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屡见不鲜,谈一谈你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

二、精彩段落(共1小题)

1、阅读课文《吴汉何尝杀妻》1、2、3、8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段有什么作用?

答:      

(2)第2段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      

(3)第3段中写道:“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请找出证明这一观点的论据。

答:      

(4)“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请结合学过的历史和看过的电视剧《三国演义》,谈谈怎样看待《三国演义》的历史真实性与艺术真实性。

答:      

三、类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学术人尤其需要自律意识

                                                                                                    罗志敏

    ①近年来,学术圈内屡见不鲜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不端治理机制的思考。其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制度建设问题,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术人的自律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②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规律、探寻真理,学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自由思考、自主创新,这就决定了学术人的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着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规范也不应规范的地方。如果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把学术人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完全规定好,学术就难以创新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一方面要让学术人拥有足够的自主性以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学术规范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学术人要有比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更强的自律意识,使自己的学术活动始终符合学术伦理。当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③唤起学术人的羞耻意识。羞耻意识是个人将自我呈现在真善美面前、通过自我评价所形成的一种自律意识,是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安身立命的基本法则。在中国,从孟子的“耻之于人大矣”到龚自珍的“以教之耻为先”;在西方,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对可耻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拯救”到马克思的“羞耻本身已经是一种革命”,中外文化都非常重视羞耻意识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学术人一旦有了羞耻意识,就会在其心灵深处形成最能激发学术良心的内在道德力量,从而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可以”“应当”的范围之内。朱熹的“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形成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敬畏意识是个人对其心目中的神圣事物或力量的崇敬与畏惧。它不同于一般的害怕、恐惧等心理活动,而是出于人的内在情感需要。敬畏意识能够警示和规范人的思想与行为。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康德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学术人的敬畏意识,应是基于对学术这一崇高事业产生景仰的基础上对亵渎学术的后果所产生的一种“畏惧”。它能警示和约束学术人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

    ⑤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个人在羞耻意识、敬畏意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心理转向,是在自省过程中萌发出的一种主动、正向的道德力量。换言之,羞耻意识和敬畏意识都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自律意识,而成就意识则是一种更积极的“有所为”的自律意识。对学术人来讲,成就意识就是一种学术人克服自身“恶”后的趋“善”意愿,表现为一种学术信念和学术意志,最终成为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上进、最终走向学术“至善”的内在动力。在中外学术发展史上,一些学者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令世人仰慕的学术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一种成就意识,能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攀登学术巅峰。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2月15日)

(1)文章因时而作,本文主要是针对      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

(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2)
A . 强调学术人的自律意识,是因为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可能用细密繁多的条条框框完全规定好。 B . 羞耻意识作为人之道德的最后防线和基本生存法则,可以限定学术人的行为,形成内在的道德力量。 C . 学术人的敬畏意识,既指对从事学术活动这一崇高事业产生的“敬重”,又指对亵渎学术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畏惧”。 D . 激发学术人的成就意识,表明学术人应当树立一种不计条件优劣,不计手段可否,努力取得学术成果的信念和意志。
(3)从论证的角度看,第③段引用孟子和龚自珍的话的作用是      ,引用朱熹的话的作用是      

(4)文中第③④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      

(5)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自身实际,就某一点作简述。

答: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吴汉何尝杀妻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