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 ax2+bx+c=0
B . x2-2x-3
C . 2x2=0
D . xy+1=0
2、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都随x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可以的是 ( )

A . -1
B . 0
C . 1
D . 2
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形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
相似的是( )

A .
B .
C .
D .




4、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位于( )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5、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根的情况为( )
A .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 . 只有一个实数根
D . 没有实数根
6、已知三个数为3,4,12,若再添加一个数,使这四个数能组成一个比例,那么这个数可以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7、“流浪地球“一上映就获得追捧,第一天票房约8亿元,以后每天票房按相同的增长率增长,三天后累计票房收入达29.12亿元,若把增长率记作x,则方程可以记为( )
A . 8(1+x)=29.12
B . 8
=29.12
C . 8+8(1+x)+8
=29.12
D . 8+8
=29.12



8、如图,已知△AOB与△A1OB1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相似比为1:2,点B的坐标为(-1,2),则点B1的坐标为( )
A . (2,-4)
B . (1,-4)
C . (-1,4)
D . (-4,2)
9、若面积为6cm2的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x(cm),这条边上的高为y(cm),则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 xy=12
B . xy=6
C .
D .


10、方程x2=16的解是( )
A . 4
B . ±4
C . ﹣4
D . 8
11、如图,在ΔABC中,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连接DE,那么ΔADE与ΔABC的面积之比是( )
A . 1:16
B . 1:9
C . 1:4
D . 1:2
12、函数
与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若
=
,则
= .



2、如图,已知△ABC与△A′B′C′是以坐标原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
=
,若点A(﹣1,0),点C(
,1),则A′C′= .



3、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根是 .
4、如图,小军在地面上合适的位置平放了一块平面镜(平面镜的高度忽略不计),刚好在平面镜中的点
处看到旗杆顶部
,此时小军的站立点
与点
的水平距离为
,旗杆底部
与点
的水平距离为
.若小军的眼睛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即
),则旗杆的高度为
.











5、某产品的进价为50元,该产品的日销量
(件)是日销价
(元)的反比例函数,且当售价为每件100元时,每日可售出40件,为获得日利润为1500元,售价应定为 .


6、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在AC上,BE交AD于点F,
,则
= .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如图所示,在长和宽分别是a、b的矩形纸片的四个角都剪去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
(1)用a,b,x表示纸片剩余部分的面积;
(2)当a=6,b=4,且剪去部分的面积等于剩余部分的面积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2、如图,一次函数y1=kx+b(k≠0)和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点A(﹣4,2),B(n,﹣4)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y1<y2的解集.
3、用配方法解方程:4x2+8x+3=0.
4、解方程:x(x-3)-5(3-x)=0.
5、如图,已知在△ABC中,AB=
,AC=2
,BC=3,点M为AB的中点,在线段AC上取点N,使△AMN与△ABC相似,求线段MN的长.


6、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C上的一点,DE⊥AB于点E,AC=4,BC=3.
(1)求证:△ADE∽△ABC;
(2)当DE=DC时,求AD的长.
7、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分别与x轴、y轴交于A、B两点(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8x+72=0的两根,点D为线段OB的中点,过点D作AB的垂线与线段AB相交于点C.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过点C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已知点P在直线AD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O、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且AD=AC,DE⊥BC,DE与AB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
(2)过点A作AM⊥BC于点M,求DE:AM的值;
(3)若S△FCD=5,BC=10,求DE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