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2015-2016学年八年级(五四制)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
① ,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所以动心忍性, 。
③“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 。
④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歌咏爱国情怀的佳作,但表现的角度各有不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 ”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多少人都赞颂他伟大的艺术。但他远不止是音乐中的第一人,他是现代艺术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而不屈的人们最伟大、最优秀的朋友。
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
①以上文字出自名著《 》,“他”指的是 。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你觉得相貌美丑无所谓,是因为你已经有了好看的脸;你觉得有钱没钱无所谓,是因为你家庭富裕;你觉得胖瘦无所谓,① ;你觉得排名前后无所谓,是因为你学习不差。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你所不在乎的,② 。
①单枚“80版”猴票拍出3.1万“金猴神话”再延续!(2016年03月23日《南方文交所钱币邮票交易中心》)
②2016年猴票发行两月价格飙涨二十多倍(2016年03月14日《都市消费晨报》)
③加拿大邮政局发行猴年生肖邮票(2016年02月06日《外交部官网》)
④英国皇家邮政发行猴年纪念邮票庆祝中国春节(2016-02-20《外交部官网》)
(说明:第一枚背景为彩色,第二枚背景为白色)
二、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嘿,老头
何夕
①从大四开始考研,却连续两年失利,北京的那所著名的大学是不大好考的。我没有放弃的理由是赵磊在那所大学读研,他是我在大学交的男朋友,第一年考研就成功了,我一直坚信自己可以考上,就像我坚信和赵磊一定可以走进婚姻的殿堂。
②就在我第三次考研的前一个星期,一个女生找上了我,后面的情节是影视剧常见的桥段,我被抛弃了。
③考研结束的那天晚上,我家老头陪我在公园的石阶上坐了一夜。
④老头,是我的爸爸。
⑤我说:“你回去吧,没事,我就呆一会儿。”老头塞给我个暖宝宝:“这是你妈给你充的,说要是凉了就叫你回去。”说完就在我身后的石阶上坐下,用老树皮似的手指头抖着烟灰,没再说话,他知道我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无声的陪伴。
⑥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手上,被寒风吹成锐利的冰刀,刺破皮肤,进而冻结我的每根神经。过了很久。久到天空微亮,久到暖宝宝冰凉了老头也不记得提醒我回家。
⑦我回过头,盯着老头脚下一地的烟头,说:“爸,我决定去找工作。”“不考啦?”抽了一夜的烟,老头的声音比平时更加沙哑。“不考了。”我淡淡地答道,或许是太冷了,嘴唇竟然有些抖。
⑧三天后,老头送我去成都双流机场。他特意穿了一件压箱底的黑色棉袄,全新的深蓝色西装长裤,一双棕色皮鞋,除了脖子上的破旧围巾显得不协调,还真是精气神十足。
⑨那条墨绿色毛线围巾是我五年前送他的,做工很粗糙,没有任何样式可言。那时我正在热恋,周围的女孩子很流行帮男朋友织围巾,我也追随潮流,但因为从没织过,所以有很多失败产品,老头围着的那条是其中之一。这些年,我给老头买了很多围巾,他一直不舍得扔掉这条,他说这是我第一次送他的礼物,坚决要留着。不管过年穿什么新衣服,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拿出来戴上,还逢人就说,这是我女儿织给我的,好看,保暖。
⑩生活有时就是这样,残次品被视若珍宝,全心全意织出的成功品却已蒙尘。
⑪不知不觉地过了安检,一回头看到老头还站在那里,就对他喊:“老头,你回去吧,我要走了。”
⑫老头红着眼说:“你走吧,我看你进去了我就回去。”我走到一个拐角处侧身藏了起来,偷偷往外看,老头还站在那里,黑色棉袄包裹着他单薄的身躯显得过于宽松,背有些驼,在一群年轻人中间显得格外瘦小干瘪。
⑬唉!老头真的老了!那个曾经在人流中总是可以让我轻易找到的高大男人,变老了。
⑭老头抿着嘴,颧骨高高耸起,伸着脖子向里张望,像沙漠里一匹孤独的骆驼,显得有些呆傻。后面排队的人时不时请求他让路,看了很久,大概觉得我是真的进去了,才叹了口气回身走出机场大厅,转身的一瞬,他抬手擦着眼睛。
⑮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一次可以让我看到,原来你也会哭。
⑯飞机关闭舱门准备起飞的时候,我想起那天晚上你跟我说的话。你说,要是你还想考,就再考一次吧,人是为自己活的,不要管别人怎么说。
⑰老头,你都不知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有多帅气,你也不知道,我以前那种一往无前视死如归志在必得考取那所大学的劲儿没有了,我不想面对任何跟他有关的事物,我只在那所著名高校的考研题上写了自己的姓名。
⑱既然以一张空白的考卷结束,那就再从一张空白的考卷开始。
“ ⑲女士们,先生们,飞机即将起飞,请系好安全带,关闭手机……”我从口袋中摸出手机,关闭,牢牢握在手中。我打算飞机一落地就给老头打个电话报平安。
⑳嘿,老头!我到了,你放心。
老头抿着嘴,颧骨高高耸起,伸着脖子向里张望,像沙漠里一匹孤独的骆驼,显得有些呆傻。
读书可以养气
朱同芳
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人一向以读书明理为荣,读书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书香门第”也就成了中国文化家庭引为自豪的称呼。中国人爱书,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可以养气”。
②知识的贫瘠和文化的荒漠必将导致国民素质的低下。读书是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振精神、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的最好途径。孔子曾对自己的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里说的诗和礼可以看作是当时的文学书和礼学书,孔子的意思是,不学习诗就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怎么写文章,不学礼就不知道怎么立身处世。“学然后知不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总结和留给后人的金玉良言。
③气是精神,是气质,是底蕴,是修养。气的形成是一个艰苦、漫长的人格塑造过程,并非朝夕之功可致。人格的塑造,大致有三种最主要的途径:一种来自于家庭、师友的言传身教,一种来自于自己的观察、实践和反思,一种就是通过读书学习。朱熹讲读书之要点为“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又以心到最为重要。可见,能够聚敛精神,心平气和地捧书而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④读书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这是在“物”与“理”上对人的心智的塑造。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最终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内涵修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这样一个大家所熟知的典故:晋之名臣周处,少年时横行乡里,为祸一方,以致被当地人与老虎、蛟龙一起并称为三害。周处后来幡然悔悟,杀死老虎与蛟龙,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浪子回头的事迹也被传为千古佳话。可见,读书养气之说决非虚语,值得我们重视。
⑤近些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很多有识之士呼吁年轻人要多读些“无用的书”。所谓“无用的书”,是相对于“有用的书”来说的,那些与升学、应试、评职称、赚钱等现实功利目的直接挂钩的,大约都属于“有用之书”,除此以外,可入“无用之书”的行列。恰恰是这些“无用之书”,最最关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最能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正是这些书,无用而有大用。
⑥读书养气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书籍是一个人真正的终身伴侣,从幼年至垂暮,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读书应当是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就像一日三餐不可缺少一样。
⑦让我们的生活浸满书香,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人文的国度。我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读书”不用再成为“节”。
材料一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伊萨克·巴罗
材料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三、古诗文阅读(共2小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二)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四、作文(共1小题)
①题目:渴望重见那份温情
②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商人请人们帮忙把陷在泥泞中的货车拖出来,并约定按每人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两个滑头混在人群中,喊着响亮的号子,做出夸张的表情,但并不真正用力。事后,两个滑头只分到很少一点钱。他们去质问商人,商人说:“我没有注意你们的号子、表情,我只注意你们留下的脚印。”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两个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而那些真正卖力气的人,脚印都深深地印在土地上。
要求: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