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立人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
1、
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象,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 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 . 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 . 图象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D . 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
2、根据科学家掌握的资料,人类从未在南极使用过DDT,但是在南极企鹅的身体内检测到了这种巨毒药物的存在.这个现象说明( )
A . 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 . DDT随空气飘到南极上空,破坏了臭氧层
C . 企鹅曾到使用DDT的地区活动
D . 科学考察人员将DDT带到了南极
3、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植被破坏
B . 环境污染
C . 缺水干旱
D . 食物链被破坏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
A . 蝉→螳螂→黄雀
B . 黄雀→螳螂→蝉
C . 植物→蝉→螳螂→黄雀
D . 黄雀→螳螂→蝉→植物
5、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白马河的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是( )
A . 有细胞结构的
B . 有应激性
C . 体小且为绿色
D . 能生长繁殖
6、观察前,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
A . 目镜
B . 物镜
C . 反光镜
D . 镜座
7、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 . 阴暗、明亮
B . 潮湿、干燥
C . 温暖、寒冷
D . 食物多、食物少
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 石生花
B . 钟乳石
C . 机器人
D . 生物课本
9、生物小组四名同学分别采用下列途径收集资料,其中不科学的途径是( )
A . 上网搜索
B . 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C . 请教科学家
D . 到小说中查找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如果将草地上早、中、晚的湿度平均值做成曲线,就可以了解( )
A . 草地、裸地、灌木丛的温度差异
B . 无对照,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C . 草地一天内的湿度变化
D . 草地、裸地、灌木丛一天中湿度变化的异同
11、水稻的主产区在长江以南,小麦的主产区在长江以北,这主要和下列哪项生态因素有关( )
A . 温度
B . 阳光
C . 空气
D . 肥沃的土壤
12、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 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B . 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 . 蚯蚓能疏松土壤
D . 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3、以下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水仙花
B . 漳州市民
C . 九龙江
D . 东山风洞石
14、以下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农田生态系统
C . 海洋生态系统
D . 湿地生态系统
15、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
A . 野兔吃蘑菇
B . 猫头鹰捕食蛇
C . 牛吃草
D . 鸟吃虫
16、漳州没有的生态系统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
B . 草原生态系统
C . 农田生态系统
D . 海洋生态系统
17、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和遮光器,结果得到下面亮度相同的各图.试问其中通光孔通光量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18、如果在载玻片上写有9>6的字样,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是( )
A . 6>9
B . 9>6
C . 6<9
D . 9<6
19、小红用目镜、物镜均为10×的显微镜观察“田”,但占满视野的却是一个“口”字,她想要看到一个完整的“田”字,应选择( )
A . 把物镜换成40×
B . 把物镜、目镜均换成5×
C . 把物镜、目镜均换成15×
D . 把目镜换成15×
20、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需要擦拭时,应使用( )
A . 纱布
B . 擦镜纸
C . 毛巾
D . 面巾纸
21、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 )
A . 右下方
B . 右上方
C . 左上方
D . 左下方
22、黄粉虫幼虫生活在较暗的环境中.在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把同样多的黄粉虫幼虫放在较暗和较亮的环境中.下列哪种曲线能表示较暗环境中的黄粉虫幼虫的个数?( )
A .
B .
C .
D .




23、如图所示为王鑫同学在用10×目镜和15×的物镜下看到的物像,为了进一步观察细胞内的结构,他将物镜换成了45×的,在不动玻片的情况下,他将会看到几个细胞( )
A . 3个
B . 5个
C . 6个
D . 54个
24、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多,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 甲和丁
B . 乙和丁
C . 甲和丙
D . 乙和丙
25、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 ②③④①⑤
B . ④③②①⑤
C . ③④②⑤①
D . ③④②①⑤
二、判断题(共5小题)
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总和.
A . 正确
B . 错误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A . 正确
B . 错误
3、蘑菇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A . 正确
B . 错误
4、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
A . 正确
B . 错误
5、盖片时要一侧接触水滴并倾斜地缓缓往下盖,以免出现气泡.
A . 正确
B . 错误
三、非选择题(共8小题)
1、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生活在这里的生物关系复杂,如七星瓢虫与蚜虫的 关系,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的 关系,蚂蚁成员之间共同搬运食物的 关系…这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2、
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补充完整.
3、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如果食虫鸟被大量捕杀,短时间内植物的数量变化是 .
(3)该生态系统能量最终来源于 , 各生物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 .
(4)若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4、
如图是两种生物细胞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序号.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判断的依据是 .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取决于结构[ ] 中的遗传物质.
(3)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 内的细胞液含有大量糖分.
(4) 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图中[ ] 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5、
如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
(1)对光时,要使 物镜对准通光孔,想要让视野中模糊的图象变得清晰,此时应调节[ ] .
(2)甲同学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移动载玻片发现小污点也随之移动,说明小污点在 .
(3)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放大600倍,若目镜选用15×,则物镜应选用 .
(4)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应关系是如图2中的 .
(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________ . (5)
A .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 . 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 . 黑藻叶片细胞
D . 菠菜叶肉细胞.
6、
如图为小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调暗,小雅须改用 和平面反光镜.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滴加 ,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小雅在低倍物镜下找到一个清晰的物象,但换成高倍镜后,物象不见了.请你帮她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4)染色时用 染色,甲图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 (填序号)
(5)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清晰,换上高倍镜物象模糊不清,此时应该________ (5)
A . 调节粗准焦螺旋
B . 调节细准焦螺旋
C . 移动装片
D . 调节反光镜.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然后交配,孵化成蝌蚪.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 .
8、我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将20只黄粉虫幼虫放入纸盒中央,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处和明亮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并得到以下的数据,试分析回答.
时间(分钟) 实验环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阴暗 | 13 | 12 | 15 | 17 | 16 | 17 | 18 | 19 | 18 | 19 |
明亮 | 7 | 8 | 5 | 3 | 4 | 3 | 2 | 1 | 2 | 1 |
(1)根据问题你做出的假设是:
(2)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3)用20只黄粉虫而不是1只做实验,其目的是
(4)若全班有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 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实验结束后,用过的黄粉虫幼虫怎样处理?
(6)如果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需要给黄粉虫提供 和 两种环境,以形成对照实验.
(7)某组同学发现实验现象:阴暗处的黄粉虫并没有比明亮处的多得多,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