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0小题)

1、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生长和繁殖能力极强。2001年首次在我国天津、河北发现黄顶菊,由于没有动物取食,迅速蔓延。试推测黄顶菊的迅速蔓延最可能会使这些地区(  )

A . 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B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C . 物种多样性增加 D . 基因多样性增加
2、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不包括(  )

A . 环境的破坏 B . 人口的快速增长 C . 环境的污染 D .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3、渔业捕捞中,过度捕捞的危害不包括的是(  )


A . 破坏生态环境 B . 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C . 污染环境 D . 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4、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20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20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  )

A . 掠夺式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 . 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 . 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D . 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5、下列措施中,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不相符的是(  )

A . 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 . 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 . 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 D . 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6、生态效益的大小是评价森林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林业部门将森林的保护和增殖作为主要目标,走“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

A . 提供木材等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产品 B . 控制木材消耗 C . 大搞荒山绿化,弥补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D . 求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7、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渔网网眼大小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8、下列哪个时间,中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

A . 1990.5 B . 1991.5 C . 1998.4 D . 1998.5
9、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我国哪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

A . 1996 B . 1998 C . 1986 D . 1985
10、发菜与下列哪种生物的结构相似( )

A . 大豆 B . 大肠杆菌 C . 线虫 D . 酵母菌
11、1998年,我国长江和嫩江流域都发生了特大洪灾,这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有直接关系,由此可以说明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的作用是(  )

A . 净化空气,消除污染 B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 . 降低风速,稳定流速 D . 增加空气湿度,容易形成降雨
1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 .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 . 计划性合理砍伐与种植 C . 营造单纯林种 D . 过量砍伐
13、过早出现的漫天黄沙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的标志

③要以至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使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14、我国的植被中,什么植物占据了主体?(  )


A . 森林 B . 草原 C . 苔藓植物 D . 蕨类植物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位居世界前列 B . 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C . 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D . 植物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
16、我国西部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它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发的地区。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首先做好(  )

A . 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然后考虑生态环境建设 B . 鼓励农民不断发展畜牧业,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 C . 开发和利用草地,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 D .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17、植被大面积减少给生物圈带来了许多问题。下列各种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植被减少引起的是( )

 

A . 水俣病 B . 酸雨 C . 沙尘暴 D . 赤潮
18、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我国植物种类很少 B . 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 C . 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D . 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19、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植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森林减少②荒漠蔓延③水域污染④草原退化⑤湿地缩小⑥火山地震频繁.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⑤⑥ C . ①③⑤⑥ D . ②③④⑤
20、据调查,绿化区空气里的细菌比闹市区的少7倍以上,其原因之一是有些植物能(  )

A . 释放O2 B . 吸收CO2 C . 吸收SO2 D . 分泌抗生素

二、综合题 (共5小题)

1、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的生态结构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上图相应的空白格内。

A、流域蓄水能力降低 

B、围湖造田

C、水土流失 

D、旱涝增多

(2)为了保障本地区农业的良性持续发展,目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

(2)
A .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B . 绿化造林,兴修水利 C . 退耕还湖,扩大水域面积 D . 发展乡镇企业,增加人均收入
(3)围湖造田对本地区水患的影响在于:

A.      

B.      

(4)该地区旱涝发生的规律是:

A.      ,B.      

2、如图所示为我国20世纪50~90年代某海域一种渔业资源的产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 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捕捞量迅速增加是由于      的改善,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捕捞量迅速下降,是由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就已出现了      超过了      


(2)造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原因,除了过度捕捞外还有      ,其中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      ,能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污染物是      ,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有            等。

(3)请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谈谈海洋生物资源低质化的原因。

      

(4)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哪些?

      

3、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3)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泥雨”,其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      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荒漠化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这是因为      

4、如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A      ;B      ;C      

(2)种群C的密度会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      (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      .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      (填代号)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      (填代号)

5、我国的四川甘肃等地,在海拔2000~4000m的高山中生活在珍稀动物大熊猫。据统计,目前野生大熊猫仅存800只左右。请分析:
(1)造成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      

(2)将动物园内的大熊猫放归大自然,与野生大熊猫相比,      的生存能力强

(3)为保护大熊猫,下列可采取的措施有      ,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①在栖息地引入多种动物
②将大熊猫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③在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制定法律,严禁猎捕
⑤在其栖息地多种植竹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四章第三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