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吴中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年级:八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

1、兰兰从小喜欢弹钢琴,即使酷暑寒冬,也坚持练习。在优美的琴声中,她享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兰兰的故事告诉我们(   )

A . 兴趣源于好奇 B . 好奇源于兴趣 C . 情趣源于兴趣 D . 兴趣源于情趣
2、我国从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到免除农村寄宿生住宿费,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这主要是为了(     )

A . 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 B . 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C . 维护教育的公平 D . 发展农村经济
3、正义与每一个人的行为相关,其基本要求是(   )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③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委曲求全      ④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4、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这是因为(  )

A . 好奇心对学习、工作只有积极作用   B . 好奇心的作用是双重的 C . 从众心理会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 D . 好奇心能激励人们接触新事物、研究新问题
5、亚米契斯说:“应当重视你在街上的行动。一个国家的国民的教育程度,最能从他的行为和举止中体现。你在街上的表现,说明了你的教养。”这句话说明有教养的人(    )

A . 注意生活细节 B . 懂得尊重别人    C . 真诚、勇敢、勤奋 D . 刻意装饰自己
6、面对金牌的诱惑,有的人奋力拼搏,终于站上了领奖台;有的人服用兴奋剂,最终身败名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①诱惑可能会导致功利心强的人误入歧途      ②只有拒绝诱惑,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③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去获得成功与荣誉          ④不服用兴奋剂的人都能抵制各种诱惑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7、

右边这幅漫画给我们青少年的警示是(  )

①坏习惯一旦养成就无法改变                        ②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

③青少年要防微杜渐,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④青少年要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8、

右侧漫画《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管他红灯还是绿灯。”

据此回答问题。

(1)漫画启示我们(  )

(1)
A . 只要凑够一帮人就可安全地过马路 B . 加大处罚是杜绝这一现象的唯一办法 C . 提高自身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 D . 人们喜欢追风,喜欢追逐新奇事物
(2).面对漫画反映的现象,网友“帮帮”说:“一撮人都过去了,你要是不过的话,就感觉自己是另类!”“帮帮”要改变这种想法,正确的办法是(  )

(2)
A . 提高独立思考能力,避免盲目从众 B . 积极张扬个性,拒绝任何约束 C .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服从团队利益 D . 学会与人正确交往
9、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表明,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B .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C .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 .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属于道德所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B . 法律的强制力只表现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制裁 C . 违法犯罪都要受到刑罚的处罚   D . 违反道德的行为,一定违反法律
11、宪法是普通法律之和。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A . 正确,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 . 错误,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 正确,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D . 错误,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12、“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 . 《刑事诉讼法》第一条写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B . 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D . 宪法修改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三分之二以上全国人民代表提议方可进行
13、宪法被称为“母法”,普通法律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被称为“子法”。下列有关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     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③普通法律不得和宪法相抵触                 ④宪法是普通法律之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③④
14、从权利、义务的角度,找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小丁大学毕业后,积极报名参军     B . 战士小李在边境执行巡逻任务 C . 刘老板总是主动纳税       D . 张老师写信向工商局反映校园周边小商贩的不法行为
15、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民依法纳税,既为国家积累了资金,支援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己也从中得到利益。这一观点(  )

①体现了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是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说明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③强调了维护公共安全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④表明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

A .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所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A . 正确 B . 错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维护正义就是维护社会的规则和秩序。维护正义是每一个公民的法律义务 B . 高雅的情趣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C .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因此法律也被称之为“国法” D . 中学生的根本活动准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某单位在给职工发放工资时,采取绝对平均分配的办法。这样做看似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

A . 正确 B . 错误
4、上网是一种休闲方式,但上网成瘾是有害的,这启示我们学会休闲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度。(    )

A . 正确 B . 错误
5、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从众心理。(    )

A . 正确 B . 错误
6、法律之所以被称为“国法”是因为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

A . 正确 B . 错误
7、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

A . 正确 B . 错误
8、对于公民来说,权利是可以放弃的,所以,义务也可以放弃。(  )

A . 正确 B . 错误
9、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      )

A . 正确 B . 错误
10、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中国共产党也必须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 (     )    

A . 正确 B . 错误

三、简答题(共2小题)

1、网路是一把双刃利剑,网路使我们拓宽视野,但沉迷于网络危害不小……

运用《分清是非》的相关知识回答:

(1)网络各有什么利弊?

(2)我们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2、“中国式过马路”,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疾,有损文明形象。各地都在下大力气整治这一顽疾。有些地方通过严厉处罚,闯红灯现象大为减少;有些地方社会风气好,人们文明素质较高,自觉遵纪守法,闯红灯现象基本得到遏制。

运用《与法同行》的相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表明:法律和道德各有什么优势?

(2)请写出所提建议的依据。

(3)请你就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提出建议?

四、分析题(共1小题)

1、材料: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努力将江苏建设成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的小学生吴思嘉,从寒假出游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出发,给市委书记信箱写了一封文明倡议信,引起了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石泰峰的高度重视。石泰峰在批示中强调:“要让‘小举动、大文明’成为苏州人的自觉行动,让文明礼仪成为苏州最美的风景。”为此,某校八年级(2)班组织以“与文明同行”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前,同学们搜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文明行为在同学中不断涌现:遇见老师,主动问候;衣着整洁大方;与同学相处,不斤斤计较,不以家境贫富、智力的差异论人;学习先进,提升素质。

信息二:在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中,乘车时,不前拥后挤,不大声喧哗;公园游玩时,不乱扔果壳、包装袋,不攀枝折花,不乱刻乱写,处处展现文明形象。

(1)运用《分清是非》相关知识回答:

结合信息一,分析同学们是如何践行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的? (友情提示:照例式回答,……,体现了……)

(2)运用《与法同行》中权利、义务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回答:信息二对我们提高文明素质有何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吴中市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