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三态变化及转化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 . 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白雾是干冰升华而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 . 冰箱冷冻室里的霜是因为水蒸气凝华而来 D . 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2、汤圆是宁波的传统美食,包汤圆、煮汤圆时都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揉搓汤圆体现力了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 . 下锅前锅内的水已经沸腾,水温不断升高 C . 煮汤圆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 盛出的汤圆香味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小明在一次宴席上看到,当服务员往盛有干冰的杯中加水时,水立刻剧烈“沸腾”,并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对白雾的形成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放热,水吸热汽化 B . 干冰升华放热,水蒸气液化吸热 C . 干冰升华吸热,水吸热汽化 D . 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液化放热
4、一天,小科在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 . 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C . 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D . 易拉罐被压扁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5、如图所示,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盛放汤料的“纸锅”,用酒精炉给“纸锅”中的汤料加热时,“纸锅”不易被烧坏。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 . 汤料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B . “纸锅”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C . 汤料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 . 水汽化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锅”的着火点
6、液态氮(沸点为-196℃)可以制作美味的冰淇淋。将液态氮倒入盛有奶浆的杯中,可以观察到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白霜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 B . 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其温度保持不变 C . 杯中的液态氮“沸腾”时,杯壁的温度升高 D . 常温下,氮气一定呈气体状态
7、寒冷的冬天,小明发现路旁一只小狗的舌头被冻在窨井盖上。下列物态变化与此相同的是(   )

A . 干手器干手 B . 湿餐布粘虾 C . 冰上结晶 D . 叶上沾露水
8、如图分别为水雾灭火器和干冰灭火器。水雾灭火器喷射后成水雾状,活化剂会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干冰又称固体二氧化碳,易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的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雾灭火器喷射后的水雾汽化吸收热量,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 . 水雾灭火器喷射后形成的水膜,可以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C . 干冰灭火器喷出的“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 D . 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
A . 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 . 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C . 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而成的 D . 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10、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 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 . 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 . 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 . 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1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雾是汽化现象 B . 露是液化现象 C . 霜是升华现象 D . 雪是凝固现象
12、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和酒精,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 . 液体的温度有关 B . 液体的种类有关 C . 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 . 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13、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露珠是液化产生的,空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B . 寒冷的冬天,室内开着暖气,在室外的玻璃窗上会形成一层冰花或水珠 C . 干冰升华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D . 在气温零下的室外,冰冻的衣服晾干了,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是升华现象,会放出热量
14、我们生活中有一些有趣的小现象,关于他们的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 . 挂在墙上的时钟当电池耗尽停止走动时,秒针往往停留在“9”处,因为重力距阻碍作用最大 B . 飘落的薄纸片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各处空气流速不同,压强不一致,所以纸片会不断翻滚 C . 棒冰拿出来后周围有“白气”上升,这是因为汽化现象 D . 水煮开前,由于深度浅,压强小,所以气泡越上升越大
15、现代的汽车一般在水箱里注入防冻剂来冷却发动机。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B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 .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6、如图是在标准大气压下,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物质是晶体 B . 整个过程中,该物质出现两次状态变化 C . 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0℃和100℃ D . 在BC段和DE段,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吸热
17、小宁做了“水的沸腾”实验,得到温度与时间图线如图a所示。接着,他改变水的质量重新实验并收集数据,得到温度与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若当时大气压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与水的质量有关 B . 在烧杯上加个盖子,可使水更快沸腾,沸点更高 C . 同时改变水的初温和酒精灯火焰大小,测得水的沸点仍为98℃ D . 实验测得水的沸点不到100℃,原因是当时大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
18、小宁喜欢冬天里的火锅和夏天里的雪糕。他发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雪糕周围会冒“冷气”。以下是他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汽化形成的
19、下图是某同学研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若将图丙的水继续加热2分钟,则水温将是(   )

A . 96℃ B . 98℃ C . 99℃ D . 100℃
20、青蒿素的提取可以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而青蒿素因高温易失去活性,所以应采用的措施是( )
A .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升高 B .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C .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 .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降低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水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冬季为尽快清除积雪,人们会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盐”。小金同学猜想: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与纯冰可能不同。为此,小金用质量均为1kg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对应的纯冰①、淡盐水②、浓盐冰③。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画出三条图线,如图所示。据图像回答:

(1)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其能在      (选填“更高”、“更低”或“相同”)的温度熔化,其比热容      (选填“越大”、“越小”或“相同”)。
(2)分析观察图像①A→B情况,纯冰熔化过程中A点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时的内能。
3、医用口罩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防护用品。医用口罩中间层的熔喷布始终带有静电,和无熔喷布口罩相比,它对病毒的阻断效果更好,原理是带静电的物体可以      。佩戴口罩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带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后,眼镜片上容易出现水雾,则镜片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4、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一会儿后,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个现象,一是软木塞冲出试管口,二是试管口有“白气”出现。软木塞被冲出瞬间,高温高压的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      。我们看到的“白气”其实是在软木塞被冲出过程中,水蒸气膨胀体积增大,温度降低,进而      而成的小水珠。

5、小明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0

34

38

43

48

48

48

48

48

50

55

(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煤油的沸点为120℃,水的沸点为100℃。如果在烧杯中倒入水,而在试管中倒入煤油(试管与烧杯不接触),煤油      沸腾;如果试管中倒入的是水,水      沸腾。(选填“会”或“不会”)
6、在科学无处不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      (选项“吸热”或“放热”)的原理,从而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
(2)今年五一期间,南方多地出现如图所示“日晕”现象。细心的小科查阅资料后,发现此现象是由于高空水蒸气形成小冰晶后,太阳光照射在小冰晶上分解形成七种色光,据此推测“日晕”现象的原理是      

7、如图是一个“简易冰箱”,毛巾与铁箱紧贴,水通过毛巾从铁箱上面的水盆渗到下面的水盆中,毛巾上的水会       吸热,使箱内的温度降低,这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8、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填“固”、“液” 或“固液共存”)
(3)为使实验现象更加准确、明显,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9、根据右图“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的      (填序号)环节形成了海陆间循环,构成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2)图中⑥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
10、如图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下图中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A.    B.   C.    D.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如图为饭店推出的一道特色菜。经了解,原来是在下面的容器中先放少许干冰,上桌时往里面加些热水,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效果。此处的“烟雾”是      ,请结合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烟雾”形成的过程?

2、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有望为我国探月工程第一阶段绕、落、回三步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时代。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号传回地面的国旗展示影像,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闪耀月球!

(1)在月球上竖起的这面国旗非常不容易,普通材质的五星红旗在月球上会立即褪色(颜色物质发生分解而失去颜色),甚至旗面分解。这面国旗凝聚了科学家的心血,在-150℃-150℃的环境下不褪色,不串色,这体现了构成这面新型红旗物质的      比较稳定。(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长征五号”依靠的动力燃料,能实现无毒无污染发射,其携带的液氢温度非常低,达到-253℃,被形象地称为“冰箭”,会使周围空气极速降温,堵塞管道。表一为空气中某些气体的凝固点:

表一                         表二

气体

凝固点(℃)

 

气体

凝固点(℃)

性质

氧气

-218

一氧化碳

-199

易燃易爆

氮气

-210

氢气

-259

易燃易爆

二氧化碳

-78.5

氦气

-272

化学性质稳定

水蒸气

0

氖气

-249

化学性质稳定

根据表一中数据可知,在“冰箭”周围空气中发生凝华的气体有:      

(3)为避免影响火箭发射,火箭加注燃料时,需用气体吹除火箭周围的空气,通过表二中其他常见气体的有关性质,我们可以选用何种气体,说说你的理由      
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并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

(1)实验中宜选用      (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
(2)根据乙图可知,该试管中冰熔化所需的时间为      分钟。
(3)小明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的盐水的凝固点是否相同,并测出了不同浓度下盐水的 凝固点如表所示。请简要说明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的原因:      

盐水浓度(%)

9

15

21

凝固点(℃)

-6

-11

-18

4、熔模精密铸造是工艺铸造常用的-种方法,其做法如图。先用蜡做成铸件的模型(蜡模),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模。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铸件材料的熔液,冷却后便铸成器物。

现对某准备用于铸造的固态材料持续加热使其变成液态,温度达到400℃后开始记入下表格: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金属温度/℃

400

482

563

645

660

660

660

660

660

660

702

778

(1)分析表格,该材料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并请说出你推理的依据。
(2)第6分钟时,该材料处于      态;
(3)为制造某工件,事先用密度为0.9g/cm3 的蜡制成蜡模,蜡模的质量为1800g。

①问该蜡模体积为多少厘米'?②若用密度为 2.7×103kgm3的金属浇铸工件,该工件的质量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1、下面是研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分析,若不计热量损失,小明、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需热量较多的是      ,(选填“小明”或“小红”)由图像可知,两名同学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同,其原因是      

A.水的质量不同

B.水的初温不同

C.当地气压不同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人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各滴上1滴酒精,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右边的玻璃片。

(1)由图可知,该同学在研究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时,他在2块玻璃上各滴加1滴酒精,并使酒精面积大致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      
(3)在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时,他在1片玻璃上滴加1滴酒精,另1片上滴加2滴酒精,其他条件相同。请判断他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3、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以下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      (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实验过程中,绘制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加水的质量,请画出此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大致曲线。
(3)水沸腾后,老师要求小柯继续观察和记录 2 分钟,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探究      
4、如图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小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小李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小红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

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李和小红的观点,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3

6

9

12

15

18

21

24

甲的示数/ ℃

40

57

71

81

91

97

100

100

100

乙的示数/℃

40

48

61

74

84

90

94

94

94

(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小烧杯中的水蒸发散失的热量。

(3)18分钟以后,为什么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请分析其原因。      
(4)为了验证液体的沸腾除了要满足温度达到沸点,还需要继续吸热的条件,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只需改进原装置即可。右图所示的改进方案中,      更合理。
5、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水结的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应选用以下哪一种量程的温计?_______。 (1)
A . 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    B . 量程为0℃~102℃的温度计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3)为什么测得的盐水凝固点不相同呢?对比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毫升,小明加了1汤 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于是他们又做了如下实验:配制了不同浓度的食盐水,并测出他们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他们做出的猜想是:       。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如何变化?       。

(4)为了更加准确的找到盐水最低的凝固点对应的浓度,你该如何操作?      
6、小科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如图甲所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表示沸腾时气泡的情形是      (填“A”或“B”);
(2)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此时的大气压      (填“不等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小科在实验中发现水沸腾的时间较长,要使水沸腾的时间缩短,他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三态变化及转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