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物质的转化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实验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B . 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集满 C . 检验未知溶液是否含有Cl- ,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D . 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某 NaCl样品中可能混有CuCl2、MgCl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取该样品11.7g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30.7g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成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 一定有MgCl2 , 可能有CuCl2 B . 一定有MgCl2 , 没有BaCl2 C . 一定有MgCl2 , 可能有BaCl2 D . 一定有 MgCl2、BaCl2
3、某固体混合物由K2CO3、K2SO4、CaCl2和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实验记录如下:

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取适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

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 , 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

④取步骤②的溶液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3振荡,沉淀不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CaCl2 , KCl B . 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CO3 , K2SO4 , KCl C . 只通过步骤①②就可以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2SO4 D . 若步骤②改为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其余操作及现象均不变,则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KCl
4、下面是制取MgSO4的四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 Mg+H2SO4═MgSO4+H2 B . MgO+H2SO4═MgSO4+H2O C . MgCO3+H2SO4═MgSO4+H2O+CO2 D . Mg(OH)2+CuSO4═Cu(OH)2↓+MgSO4
5、一瓶含有Na+、Cl-、OH-、CO32-的溶液,现仅用一份样品溶液,选用下列提供的试剂与操作,逐一检验出其中的三种阴离子,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过滤;②滴加足量AgNO3溶液;③滴加足量Ba(NO3)2溶液;④滴加足量Mg(NO3)2溶液;

A . ②①③①④ B . ②①④①③ C . ③①④①② D . ④①③①②
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利用组内溶夜,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 . KOH、FeCl3、MgSO4、NaCl B . BaCl2、Na2SO4、HNO3、HCl C . NaCl、CuSO4、NaOH、KNO3 D . Na2CO3、KNO3、H2SO4、Na2SO4
7、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只含有一种物质………… 2

1b含有多种物质……………甲

2a只含有一种元素…………乙

2b含有多种元素…………… 3

3a……▲…………………… 丙

3b白色固体…………………丁

A . 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 . 乙表示的是锌 C . 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 . 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和丁分类
8、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铁、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铁发球,“队员”间传接球在一定条件下必须能相互反应,最后由 D 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①能生成气体 B . 反应②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C . 传球过程中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D . 若将 B 队员罚下换上氢氧化钙,也可以成功完成传球
9、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10、小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CO与CuO反应的实验。若小金的实验操作均正确,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 在实验中可观察到:①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黑;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实验结束后,①中硬质玻璃管内固体减小的质量与②中增加的质量相等 C . 在实验中,若要制得6.4gCu需通入2.8gCO D . 此实验能说明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11、将a克烧碱溶液与b克硫酸铜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经过过滤得到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滤液中不含硫酸铜 B . 滤液的pH值可能大于7 C . 滤液的质量小于(a+b)克 D .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一种
12、某同学在实验室做酸、碱性质的实验,所用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把三只试管的液体集中倒入一个废液缸中,废液呈蓝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废液呈碱性 B . 废液中只存在2种溶质 C . 废液中不存在盐酸和硫酸 D . 废液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13、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则( )

A . X可以是木炭 B . X与CO都具有氧化性 C . ③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 D . 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14、温州市马鞍山龙泉窑遗址成为浙江省2020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实证温州曾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该遗址出土物品用传统材料制作,下列可能属于该遗址物品的是(   )
A . 陶瓷餐具 B . 防弹头盔 C . 半导体集成电路 D . 光导纤维
15、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个实验结束后,固体减少的质量均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B . 两个实验中氧化铜均是还原剂 C . 两个实验都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 D .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16、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下列可回收垃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 . 玻璃瓶 B . 塑料袋 C . 易拉罐 D . 废报纸
17、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盐酸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五种物质以及各反应的生成物中,只有铁是单质 B . 甲是碳酸钠 C . 戊是氯化钡 D . 图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个数为3
18、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

通入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

C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D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A . A   B . B   C . C   D . D
1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 S SO3 H2SO4 B . CaCO3 CO2 CO C . Cu Cu(NO3)2 CuSO4 D . Na2SO4 Na2CO3 NaOH
20、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钾、氯化亚铁、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部分白色沉淀消失。

②另取13.8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9.7g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杂质中可能含有氯化亚铁 B . 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可能含有硝酸钾、碳酸钠 C . 该包粉末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 D . 所用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8%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表示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      两溶液之间。 (填字母)
(2)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      溶液。
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溶解,烧杯内有固体残留并得到无色溶液甲;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①的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仅通过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2)无色溶液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字母)。 (2)
A . 碳酸钠 B . 硫酸钠 C . 硝酸钡 D . 氢氧化钠
3、铁的化合物有广泛用途,如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 , 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O3 , 其流程如下

【已知:Fe+Fe2(SO4)3═3FeSO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2)溶液A中的溶质除H2SO4外,还存在      
(3)上述流程中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验其中的成分,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 (均填化学式)
(2)实验中不能用BaCl2 溶液代替Ba(NO3)2 溶液的理由是      
(3)请写出白色沉淀溶解于足量稀硝酸的化学方程式: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②静置片刻后,往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上层清液不变色;

③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BC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6、铁的使用非常广泛,但铁较容易锈蚀。
(1)工业上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中一氧化碳(CO)会夺取氧化铁(Fe2O3)中的氧,这说明一氧化碳具有      性。
(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7、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硝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

(1)固体粉末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是      
(2)如何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8、某兴趣小组想从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氯化亚铁晶体,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Ⅲ的名称是      ,除去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操作Ⅱ中加入过量的试剂 B 的目的是        。
(3)写出加入过量的试剂 A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下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微溶物质不考虑),已知无色溶液乙和丁中均只含一种溶质,且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推断:

(1)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      
(2)无色溶液甲中最多可能含      种溶质。
10、小红与小明同学各设计了一个优化实验方案,小红验证某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小明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除虚线箭头部分外,其余步骤流程相同,所选甲、乙试剂不同。

(1)小红同学的方案中,加入过量的试剂甲的化学式是      
(2)小明同学在步骤Ⅳ得到的滤液中除指示剂和NaCl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小明做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无法观察到老师所说的“放出大量热,液体沸腾”的现象。老师告诉小明,他用的生石灰存放时间太长,已经变质。于是小明想研究该变质生石灰的成分,又做了如下实验。

(1)若在滤液B中滴加酚酞试液,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上述流程中进行“操作A”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
(3)根据上述实验,写出小明实验用的生石灰的组成成分:      
2、某校举行科学实验考查,鉴别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1)下列某同学在实验考查中的几个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1)
A . 稀释浓硫酸 B . 滴加液体 C . 取固体药品 D . 倒取少量液体
(2)小明用滴管取少量上述4种溶液中蓝色的溶液,分别滴加到其他3种无色溶液中,其中产生蓝色沉淀现象的溶液是      
(3)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以上4种剩余的溶液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混合后过滤,滤液呈无色,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呈红色,则滤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               
3、A、B、C、D、E 五种化合物都含有钙元素,他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推断X、Y 两种试剂的化学式:X:      Y: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C:      ; E→A:      ; B→E:      
4、向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发现试管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沉淀。这个白色沉淀是什么呢?
(1)甲同学猜测是氯化钠,因为碳酸氢铵溶液已经饱和,所以无法溶解氯化钠。乙同 学马上否定了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查阅资料得知,室温下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分别为 36 克和 9.6 克。

(2)乙同学猜测白色沉淀是碳酸氢钠而不是氯化钠。对此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请写 出他的实验方案及现象      

交流与反馈:如果两种可溶性盐交换成分后所得到的盐也是可溶的,但其溶解性与反应前的盐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可导致反应的发生。

(3)学以致用:将氯化钙饱和溶液与氢氧化钠浓溶液混合,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理由是      
5、高纯硅可用于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制备高纯硅的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信息: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

(1)石英砂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写出合理处理中间产物CO的一种方法      
(2)反应③反应除生成高纯硅外,同时还生成一种化合物.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3)若杂质不参加反应,利用反应①生产含硅质量分数为9O%的粗硅2.8吨,计算至少需要焦炭多少吨?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某实验小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HCl;猜想三:可能是      (填化学式);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       。结论:猜想二正确。

反思拓展:证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时常选用无色酚酞试液而不选紫色石蕊试液,其原因是       

2、如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      
(3)5.6克铁粉样品(含有杂质铝或铜中的一种)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19克氢气,则该样品的组成为      ,将一定量的该样品加入到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待反应结束后,过滤在残渣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小金利用干燥的H2和CO混合气体以及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Ⅰ.验证H2和CO的还原性

(1)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按顺序填字母,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能证明H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2)有人质疑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CO2 , 也有可能是CO或H2;因此提出CO和2在与氧化铜反应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加以检验。小金认为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没有必要补充上述检验,理由是      
(3)小乐在实验前后对B、C装置(硬质玻璃管和内部药品)进行了质量的测定,假设B、C装置中完全反应,则2和CO的质量比为      

装置

实验前

实验后

B

100.8g

102.6g

C

65.6g

62.4g

4、盐化工是我市的一项重点产业,绿色应用是化工生产的发展方向。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Ba(OH)2溶液、稀盐酸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MgCl2和Na2SO4 , 那试剂A是      溶液。
(2)实验Ⅱ中加入试剂B后过滤得到的沉淀是      (填化学式)。
(3)滤液②中除NaCl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5、 小兰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某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Na2SO4和NaOH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1)试管A中的溶液呈红色,则不一定有氢氧化钠,因为      
(2)滴加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试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显红色,则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3)再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即可确定溶液成分,则X溶液可能是               (填字母)。 (3)
A . 稀HCl B . 稀H2SO4 C . CaCl2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物质的转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