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2021年6月3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四号卫星,发射该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2H4+N2O4=3X+4H2O。请你写出X的化学式(   )
A .   NO B . N2    C . NH3     D . O2
2、科学家研制出用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参与下可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B .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氢原子个数增多 C . 复合光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D . 可见光在这个反应中是反应条件
3、电子工业中常用氯化铁(FeCl3)溶液腐蚀铜板上不需要的铜,制作印刷电路板,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FeCl3=CuCl2+2FeCl2。关于该反应判断正确的是(   )
A . 属于化合反应 B . 参加应的Cu、FeCl3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CuCl2、FeCl2质量之和 C . 反应前后氯原子的数目增加 D . 反应后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
A . 2KClO₃ =2KCl+3O₂↑ B . CO2+Ca(OH)2=CaCO3↓+H2O C . 4Fe+3O2 2Fe2O3 D . KMnO4 K2MnO4+MnO2+O2
5、疫情期间人们用来消毒的“84消毒液”,一般通过氯气(Cl2)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产物中的次氯酸钠(NaClO)是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关该反应的判断合理的是(   )
A . 生成的NaClO属于氧化物 B . 属于分解反应 C . 反应后钠元素的质量减少了 D . 氯元素共呈现三种化合价
6、物质M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M+3O2=ΔRO2+2SO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4.3g B . 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 M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 . 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7、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滴至a克时,溶液中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B . 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Cl、NaCl两种溶质 C . 滴至c克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D . 滴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8、《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点燃药者。”该反应的原理为:2KNO3+S+3C=K2S+N2↑+3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CO2 B . 火药是纯净物 C . 该反应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热 D . 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波尔多液的配制:CuSO4+Ca(OH)2══Cu(OH)2+CaSO4 B . 铁屑溶于稀硫酸中:Fe+3H2SO4══Fe2(SO4)3+3H2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 CaCO3↓+H2O D . 铁屑与硫粉混合加热:Fe+S ══Fe2S3
10、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BaCl2+Mg(NO3)2=Ba(NO3)2↓+MgCl2 B . Na2SO4+BaCO3=BaSO4↓+Na2CO3 C . Mg+2AgCl=MgCl2+2Ag D . NaCl+AgNO3=AgCl↓+NaNO3
11、将一定质量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 . 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 . 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 . 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12、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 . C CO CO2 Na2CO3 B . Cu Cu(NO3)2溶液 Cu(OH)2 C . Fe Fe2O3 Fe2(SO4)3溶液 D . CaO Ca(OH)2溶液 NaOH 溶液
13、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部分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 B . C . D .
14、下列应用的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用途

化学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基本反应类型

A

高炉炼铁

3CO+2Fe2O3 2Fe+3CO2

置换反应

B

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Fe2O3+2HCl=FeCl2+2H2O

化合反应

C

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

Ca(OH)2+H2SO4=CaSO4+2H2O

复分解反应

D

电解水制氢气

2H2O=2H2+O2

分解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15、取两份质量相同的锌片,一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另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分别为a克与b克,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   )
A . a<b B . a>b C . a=b D . 无法判断
16、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m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液一定呈无色 B . 滤液中一定含 Fe(NO3)2 和 Zn(NO3)2 C . 滤渣中一定含 Fe D . 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17、NaCl、MgCl2、FeCl3三种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Cl沉淀的质量刚好相等,则消耗溶质AgNO3的质量比是( )
A . 1:2:3 B . 3:2:1 C . 2:3:6 D . 1:1:1
18、现把足量的稀盐酸分为两等份,分别与等质量金属X、Y反应(生成的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均为正二价),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金属X、Y的活动性关系:X>Y B . 金属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X=Y C . X、Y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关系:X< Y D . t3时烧杯中溶液的质量:X< Y
1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波尔多液的配制:CuSO4+Ca(OH)2══Cu(OH)2+CaSO4 B . 铁屑溶于稀硫酸中:Fe+3H2SO4══Fe2(SO4)3+3H2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 CaCO3↓+H2O D . 铁屑与硫粉混合加热:Fe+S ══Fe2S3
20、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 . m 的值是 1 B .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乙、丁的质量比是 29:8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Fe2O3      CO       Fe+      CO2
(2)        KClO3       KCl+      O2
(3)        KMnO4       K2MnO4      MnO2+O2
(4)CH4      O2       H2O+      CO2
2、通过一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等(写二条即可)。
(2)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等气体(填一种即可),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酸碱盐是我们学过的重要物质,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稀盐酸能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写出稀盐酸除铁锈的方程式:      
(2)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氨气用湿润的      石蕊试纸(填“红色”或“蓝色”)
(4)溶液的酸碱性对生活生产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把pH小于      称为酸雨。测量雨水的pH时,应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pH试纸,然后      ,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比较,读出pH。
4、如下图所示:若关闭II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II阀,小花不变红。

(1)若甲瓶中未发生化学反应,则甲瓶中盛有的液体可能是      
(2)若甲瓶中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则甲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可能为:      
5、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m=            
(2)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3)写出bc段的化学方程式       
6、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过一会会观察到铁钉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支持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最主要的证据是      
7、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探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3)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8、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获得纯净、干燥的CO,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甲、乙试剂的洗气瓶,然后再收集。则乙试剂是      ,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9、金属铼(元素符号 Re),是人类目前最后发现的天然元素,它在地球上含量稀缺,比钻石更难获取。在实际应用上,多采用含铼的合金,其中钨铼合金和钼铼合金用途最广,它们具有良好的塑性,可加工成片、线、棒,用于航天航空的高温结构件、弹性元件、电子元件等。
(1)下列有关铼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它是金属材料 B.它是一种化合物 C.它是一种混合物

(2)铼不溶于盐酸,能溶于硝酸生成高铼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Re+7HNO3═3HReO4 + 7X +2H2O.则X 的化学式为      
10、“价类图”是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氯元素的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A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D和水,则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物质C的化学式为      
(3)E在一定条件下得到D的反应,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人类文明进步与能源、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我国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钢桥,施工中用了大量的钢材并采用了先进的防锈技术,钢铁制品在空气中容易与      同时接触而生锈,请写出一种生活中防止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2)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在空气中却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解答题(共4小题)

1、有一份由Na2SO4、NaCl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制成119.3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104gBaCl2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试计算:(均需计算过程)
(1)所用BaCl2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所用的样品中Na2SO4、NaCl的质量分别为多少.
2、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使用过的铁粉(铁粉表面已生锈),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加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冋答问题:

实验次数

1

3

4

5

6

取样品质量(g)

31.0

31.0

31.0

31.0

31.0

取稀硫酸质量(g)

30.0

90.0

120.0

150.0

180.0

产生气体质量(g)

0

a

0.3

0.5

0.6

(1)食品袋内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      
(2)a的数值为      
(3)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4)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
3、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组成成分,现取样品9.8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g 。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求9.8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4、随机取一定量的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分次加入同一稀硫酸。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并记录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实验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克)

35

35

35

35

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8.6

7.4

6.2

5.2

(1)随机所取镁粉和铜粉混合物的质量为       克;
(2)第四次实验操作结束后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久置的铜制品表面会有绿色的铜锈,小阳对铜锈展开了如下研究,回答问题。
(1)小阳查阅资料发现,铜锈的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有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考古学家从保护铜制品的角度出发,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所示:

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解释原因:       。

(2)取44.4克纯净的碱式碳酸铜样品,利用图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验证其化学式为Cu2(OH)2CO3。(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可得到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①装置丙的作用是       。

②实验前、后均需对装置甲、乙、丙进行称重;当装置甲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对装置甲、乙、丙进行再次称重前,需打开活塞再次通入足量的N2 , 其目的是       

③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 , 则装置乙将增重       克。

2、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小东设计如下实验探究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图甲所示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另外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步骤二: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发现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步骤三:在图甲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图乙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发现集气瓶中气体呈无色,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阅资料:

①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请回答:

(1)根据已学知识,猜测黑色固体可能是      ;步骤三的集气瓶中的无色气体是      (均填化学式)。
(2)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及相关信息可得Cu(NO3)2 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依据实验步骤一的现象以及信息②,可以推出NO2 可能具有      的性质。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Cu块加入到盛稀H2SO4溶液的试管中,Cu块不溶解,不发生化学反应。再向此试管中加入KNO3溶液,发现Cu块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最后Cu块完全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提出问题】Cu块与什么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H2吗?

小军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一定不是H2 , 你认为他作出此判断的合理理由是      

【查阅资料】NO是一种无色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请写出此气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猜想】

猜想一:Cu块与KNO3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二:Cu块与K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三:Cu块与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没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将Cu块加入KNO3溶液中

Cu块不溶解

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

②将Cu块加入到K2SO4溶液中

Cu块不溶解

说明猜想二是错误的

③将Cu块加入到稀HNO3溶液中

Cu块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的气体,溶液变成蓝色

说明猜想三是正确的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请写出Cu块加入到稀H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学习完中和反应相关知识后,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室的两份溶液展开了相关探究,记录如下:在甲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物,图乙表示各溶液混合后的最高温度(所有溶液的起始温度均为22℃)。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D点对应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有      ,在C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
(3)下列反应中微观本质与该小组探究反应本质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②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硫酸与火碱反应

5、已知:镁在空气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Mg3N2),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学生对该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③关闭活塞K,打开A中分液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④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装置C增重0.34g。

请回答:

(一)实验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二)体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      

(三)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      (写一条)。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