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呼吸与呼吸作用

年级: 学科: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如图所示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bcd段表示吸气过程 B . Oab段表示呼气过程 C . 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 . 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大于c点时的肺内气压
2、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通过的细胞层数是( )
A . 1层 B . 2层 C . 3层 D . 4层
3、下列关于气体交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B . 通过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氧增多 C . 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 . 人体内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4、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肺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 .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汇入肺静脉 C .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 . 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的
5、下列关于人体中氧气含量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 . 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 B . 动脉血、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 . 肺泡、组织细胞、动脉血、静脉血 D . 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6、如图甲和乙所示,小乐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图甲装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图乙装置中不含氧气;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一段时间内图甲和乙装置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B . 图甲装置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C . 图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 . 图丙中的曲线②表示图乙装置中的酒精含量变化趋势
7、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对于下列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可用来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B . 乙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图,bc 段膈顶上升 C . 丙图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D . 丁图是某条食物链上生物含有毒物质的相对数量关系,这条食物链是丙→甲→乙→丁
8、下列有关生物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B . 健康人进食后,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其尿液中也可能出现大量葡萄糖 C . 人体在熟睡过程中呼吸减慢,呼吸作用停止 D . 在酿酒过程中起发酵作用的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
9、如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叙正确的是( )

A . 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 . 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 . 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D . 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10、处于安静状态下平静呼吸时,小金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P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 B . Q点时,肺内气体压强最小 C . 从X到Z期间,人均处于呼气状态 D . 从Y到Z期间,人均处于吸气状态
11、图示表示的是人体肺的结构及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 . 每一个肺泡都被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包围 C . 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靠的是扩散作用 D . 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保持不变
12、在进行胸部X光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再检查。如图为人在呼吸时膈肌在胸腔中的位置。则被检查者吸气时(   )

A . 膈肌从乙位置到甲位置 B . 膈肌从甲位置到乙位置 C . 外界气压小于肺内气压 D . 外界气压等于肺内气压
13、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举例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 . 肺由大量肺泡构成,有利于吸气和呼气 B . 木质茎含有形成层,有利于植物茎的逐年增粗 C . 鼻腔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温暖气体 D . 根尖成熟区形成大量根毛,有利于增加根吸收水分的表面积
14、2020 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登山时,供给呼吸的贮气瓶中气体主要是(    )

A . 氢气 B . 氧气 C . 氮气 D . 二氧化碳
15、下列结构或器官对功能的“自述”,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16、如图所示为模拟人体呼吸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

A . 图甲演示吸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 . 图乙演示吸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 . 图甲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 . 图乙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17、如图两幅曲线表示某同学在跳绳和平静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曲线 A 呼吸深度比曲线 B 要深 B . 曲线 B 表示平静状态 C . 曲线 B 呼吸频率比曲线 A 慢 D . 曲线 A 反映出此人的呼吸频率是 18 次/分
18、人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氧气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 用来分解有机物 B . 与血红蛋白结合 C . 用来构建人体组织 D . 用来降低二氧化碳含量
19、下列人体生理活动流程中正确的是(   )
A . 人在平静时吸气: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入肺 B . 血液循环中的肺循环: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 C . 尿素排出体外的主要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 . 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过程: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氨基酸
20、如图各曲线分别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 若甲中 x 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球 B . 若乙中 y 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 C . 若丙中 z 表示肺容积,则 ab 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舒张 D . 若丁表示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 W 在部位③中消化成葡萄糖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管类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      。(填“舒张”或者“收缩”)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      实现的。
(2)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那么此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开闭情况分别是      
(3)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是      
2、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隅良典,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的成就。细胞自噬意思是“将自己吃掉”,即分解自身细胞蛋白或细胞的有关结构。当饥饿时,生物体会“应急”,能分解体内非必须的细胞成分来提供物质和能量:当被感染时,能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等。他还找到自噬机制背后起控制作用的基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       。
(2)吞噬细胞可通过自噬机制消灭多种入侵的细菌和病毒,该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      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3、为了探究种子的生命活动,小明同学设计并进行如图实验。请回答:

(1)甲图是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通过漏斗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清水的作用是       。
(2)乙装置中蜡烛熄灭是因为      
4、合理储藏有利于水果保鲜。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蓝莓保鲜的影响,测定了蓝莓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      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会逐步      (填“增大”或“减小”),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5、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以及胸腔和肺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      状态(选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膈的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2)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丙图中a、b、c三个部位的气体压强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6、分析如图人体部分系统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A器官的名称为      
(2)①是食物中常见的营养素      
(3)正常情况下,C血管与B血管中含有的成分相比,减少的物质有      。(写出一种即可)
7、经过三年的“蓝天保卫战”柯桥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市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刷见“柯桥蓝”,感受到环境的美丽,空气的清新。
(1)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定量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在PM2.5、CO2、SO2、O3几种物质中,不属于评价空气质量的物质是      
(2)如图是某市民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      段,此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

8、“新型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喷嚏、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
(1)“咳嗽”是由于异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器官发生炎症引起的保护性生理活动。咳嗽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膈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
(2)“喷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如图曲线中,符合打喷嚏时呼吸特点的曲线是       (选填“甲”或“乙”)。

(3)经呼吸运动吸入的氧气最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请写出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内细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9、为了挽救心肺功能意外受损的病人,科技人员研发了人工心肺机,可以代替病人的肺进行体外气体交换,人工肺的主体部分由大量中空纤维束组成,每根中空纤维表面布满了微孔,人工心肺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试分析回答:

(1)人工肺内有大量的氧合器,其功能相当于人体的肺泡,血液流过肺泡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2)你认为人工肺内有“微孔”的中空纤维相当于人体肺内的      
10、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人体呼吸的作用为          . (1)
A . 温暖、清洁空气 B . 气体进出的通道 C . 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 D . 以上都对
(2)图乙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      
(3)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3]      应处于      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体检可以使我们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1)抽血检测前要求空腹,因为食物的消化产物主要在消化道的      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会影响验血结果。
(2)胸部透视是体检项目之一,可以了解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检测时需要先深吸气,再尽力呼出。人体吸气时膈肌处于      状态。
(3)体检结果显示某学生因在雾霾天中吸入较多的PM25,从而引发支气管炎。你认为他的血液中      (填“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的数量超过正常值。
2、“国家体育总局”提倡全民健身有益健康。同样运动 30 分钟,相对于散步和快跑,为什么慢跑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因为慢跑和散步比起来更有助于减肥、增强心肺功能,和快跑比起来肌肉不会过度酸痛。请用科学的知识分析原因。
3、初中毕业生都要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其中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长跑是必考项目。人在运动时包含着很多科学道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听到发令枪响,考生立即起跑,该反射属于      反射。
(2)考生在跑步过程中呼吸和心跳都要加快,这样就能为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      
(3)同学们看到小伙伴在冲刺,会心里紧张、心跳加快,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除了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会受到      调节的影响。
(4)质量为50千克的某同学,奔跑时所受的阻力始终为自身重力的0.1倍,跑完800米,该同学克服阻力做功多少焦?(假设奔跑为匀速运动)
4、长跑是常见的运动方式。为了便于运动数据记录,许多跑者使用了可穿戴“智能手环”,如图甲所示。为保证“智能手环”用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简称“薄膜电池”)如图乙,它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体表散热为智能手环供电。

(1)如图甲手环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其主部分是一段内置有一小块磁铁的密闭的空心塑料管,管外缠绕着线圈。戴着这种手环运动时塑料管跟着手一起运动,磁铁则在管内反复运动,线圈中会产生      ,液晶上就会显示出运动的步数;
(2)碲化铋(Bi2Te3)中铋元素(Bi)的化合价+3,则碲元素(Te)的化合价为      。给“薄膜电池”充电时      转化为电能;
(3)长跑时人体所需的氧气是通过      (选填“扩散”或“呼吸”)作用从肺泡进入血液,能量则是来自细胞内的      作用。
5、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使用人工肺是有效的支持疗法。通过使用人工肺改善患者血液中的含氧量,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机。图甲为呼吸系统结构图,图乙为人工肺原理示意图,图丙表示呼吸过程肺内相对气压变化,请分析回答:
(1)写出肺炎病毒通过空气进入肺的途径      (用图甲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2)通过人工肺后,气体②相对气体①变少的成分是      
(3)正常人的肺有弹性,当膈肌和肋间外肌      时,肺会回缩导致呼气,图丙中代表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阶段是      (选填“Ⅰ”或“Ⅱ”)。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如图是探究酸奶制作条件的实验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高温处理,其目的是      
(2)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      
(3)甲、乙两组实验中的玻璃瓶,在30℃的条件下放置4~6小时,试判断哪一组最有可能制成酸奶,并写出判断的依据:      
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右图是小明同学研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吸收溶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首先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除去氧气和灭菌,冷却后待用,然后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葡萄糖溶液和一定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液体从细玻璃管口滴出,统计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数。

时间

液滴数

温度

第1 分钟

第2分钟

第3分钟

第4分钟

第5分钟

15℃

6

16

22

22

22

35℃

10

24

32

32

12

55℃

0

2

2

2

2

(1)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

实验时,先将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其目的是除去葡萄糖溶液中残留的氧气和      

(2)55℃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比较弱原因是细胞内      的催化作用受到了温度影响。
(3)35℃时,第5分钟细玻璃管口滴下的液滴数比第4分钟少可能是      的原因。
3、如图是研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差异的实验:

步骤一:取2克高活性干酵母放于烧杯中,加入200毫升的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二:取两支相同的注射器,编号为A和B,在注射器内分别抽取30毫升酵母菌培养液,B号注射器再抽取30毫升空气,振荡几次;

步骤三:用橡胶管分别连接注射器和装有BTB试剂的试管,5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四:将注射器内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倒入烧杯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

①BTB试剂在中性环境中呈淡蓝色,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呈橙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

(1)实验时加入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目的是      
(2)若A、B两组试管中若出现      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
(3)实验结束后,发现两个烧杯中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均变为灰绿色,试分析其原因      
4、为了探究小麦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小龙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只进行有氧呼吸,则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如只进行无氧呼吸,则只释放CO2不吸收O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及材料如图所示。

(1)向甲中A烧杯内倒入20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中B烧杯倒入      
(2)若不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小龙预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及结论如下,补充完整。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装置红色液滴左移,乙装置红色液滴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甲装置红色液滴不动,乙装置红色液滴右移

只进行无氧呼吸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分别设置对照装置丙、丁。对照装置丙、丁的设置方法:      
5、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

(1)试管乙的作用      
(2)实验10分钟后记录数据如下表,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向橡皮塞方向有明显移动.为什么?      

红色夜滴与橡皮塞之间的距离

开始时

10分钟后

甲装置

9.0cm

4.6cm

乙装置

9.2cm

9..1cm

(3)表格数据显示:乙装置红墨水有细小移动,请对此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2届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呼吸与呼吸作用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