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3.8空气污染与保护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有下列气体: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二氧化氮、④甲烷、⑤氟氯烃,其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⑤
2、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某市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56~76,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为 ( )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200

20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A . Ⅰ级,优 B . Ⅱ级,良 C . Ⅲ级,轻度污染 D . V级,重度污染
3、空气的清洁程度可以用每立方米空气悬浮物(颗粒物)的含量来表示。其测定方法是:用空气抽气机将空气吸入一容器中,容器中有一滤网,滤网能吸附通过它的空气中的悬浮物。将滤网置于精密的天平上,测出附着在滤网上的颗粒物总质量(mg)。如图是每隔1h进行一次观察的记录图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下列四个时间段中,空气最浑浊即悬浮物最多的是( )

A . 5~6时 B . 6~7时 C . 7~8时 D . 8~9时
4、下列各项中,因果关系配对正确的是(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

③一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气中

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 . ①-d B . ②-a C . ③-c D . ④-b
5、造成大气污染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 )
A . 硫酸厂排放的废气 B . 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 C . 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 D . 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
6、汽车尾气含有的下列气体,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的是( )
A . 一氧化碳 B . 二氧化碳 C . 二氧化氮 D . 碳氢化合物
7、大气层中臭氧层对地球上生物的意义在于( )
A . 可以吸收太阳光过多的热量 B . 可以帮助地球保温 C . 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 D . 生产生物需要的氧气
8、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哪种气体含量增加所致( )
A . NO2 B . CO2 C . SO2 D . 氟利昂
9、“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倡导“碳中和”有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
A . 水土流失 B . 臭氧空洞 C . 温室效应 D . 白色污染
10、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 . 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 . 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 大气中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集中在大气圈的对流层
11、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下列关于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只有氧气和氮气 B . 氟利昂的使用会造成臭氧的减少 C .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D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2、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是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下列选项不会加剧这三大环境问题的是 ( )
A .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 汽车尾气的排放 C .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 . 使用氟里昂作致冷剂
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使用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速率 B . a 模型所代表的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增加致使温室效应加剧 C .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未改变 D . b 的化学式为 C2H4O2
14、近年来,江北区治水部门对慈城古城护城河(如图所示)进行综合整治,还原护城河风貌,努力把护城河打造成为一条“平安、健康、宜居、富民”的幸福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工厂废水经处理后排放 B . 大量含磷洗涤剂任意排放 C . 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D .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15、下列人类活动中,不能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A .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B . 及时处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 . 对草原控制放牧数量 D .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下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大气中产生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      (填编号),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      (填名称)。
(2)在图所示的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3)大气中的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某些物质与氧气发生      反应而消耗。
(4)臭氧和氧气从物质组成上看,相同点是      
2、                 
(1)如图是大气中的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线图。根据该图估计:到2050年,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      ,这比2000年CO2的体积分数0.035%增加了      

(2)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根据CO2产生和消耗的途径,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3、表中列出了五种行星上“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

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

木星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水星

没有气体

冥王星

甲烷

火星

二氧化碳

金星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表内5种行星的“大气”中,含有稀有气体的行星是      
(2)试推测金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      (选填“高”或“低”),金星表面      (选填“有”或“没有”)液态水。
(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      
(4)近几年,“温室效应”使地球气候变暖。其主要原因是      
4、如图是验证“温室效应”的图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温室效应”已给全球带来了很多的灾难,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预防和控制“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大事。对如何控制“温室效应”,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5、材料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组”完成的一份报告草案宣称,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很有可能是近50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 漫画“啊!地球出汗了!”

(1)材料一、二告诉我们,气候受      的影响。
(2)“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      现象,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      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产生的。
6、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      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7、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在2060年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等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总量。
(1)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各国还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原因是      
(2)在常压、300℃条件下,CO2和H2在一种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4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1)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致使      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2)“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      作用能够促进实现“碳中和”。
9、汽车尾气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因为汽车尾气中通常有含铅化合物以及CO、NO、SO2等有毒气体,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里面用铂(Pt)、铅(Pb)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使汽油充分燃烧并使SO2转化为SO3。已知SO3更易与水化合生成+6价硫的另一化合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O与CO通过催化转化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一种生成物是N2):      
(2)写出SO3与水化合的化学方程式:      
(3)“催化转化器”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可能会造成       效应的加剧。
(4)请你谈谈如何控制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10、温室效应
(1)概念:大气中      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这就是       
(2)温室效应的危害: ①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②海平面上升; ③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1)概念:大气中      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这就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1、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 应”。他们查阅的有关数据如表一:


CO2

空气

25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比热

0.684千焦/(千克·℃)

0.72千焦/(千克·℃)

0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密度

1.96克/升

1.29克/升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相同温度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支玻璃瓶中的温度,并记录如表二:

时  刻

9:23

9:28

9:33

9:38

9:43

9:48

甲瓶温度(℃)

13.0

19.8

23.5

26.0

26.4

27.0

乙瓶温度(℃)

13.0

19.0

22.8

25.0

26.0

26.5

时  刻

9:53

9:58

10:03

10:08

10:13


甲瓶温度(℃)

27.0

27.8

28.0

28.0

28.1


乙瓶温度(℃)

26.5

27.4

27.9

28.0

28.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3)该实验中,照射相同时间,根据表二中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 其他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5)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      (写出一点即可)。

2、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如图是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

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

资料2:+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      能转变为电能来发电.

(2)为了不污染环境,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必须通入      性溶液来吸收.(填“酸”或“碱”)

(3)请你谈谈对“H2”的认识       . (任写一点)

(4)SO2是形成      的主要物质(填“白色污染”或“酸雨”);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      

(5)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 环境中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填“过滤”或“蒸馏”),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      

(6)请你对身边的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近些年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为探究雾霾造成的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有影响,小琳作出“昏暗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影响”的假设,并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大烧杯中装入清水,向内连续吹气3分钟,再分装等体积清水至3个玻璃瓶中。

②用打孔器在菠菜叶上打出直径1厘米的圆形叶片30片,各取10片浸没在3个玻璃瓶的清水中,并密封。

③将玻璃瓶分别放入装有台灯的甲、乙、丙3个密闭玻璃罩中。

④甲装置不放卫生香,乙装置内点燃1支卫生香,丙装置内点燃2支卫生香,如图所示。

⑤打开台灯30分钟,观察到甲、乙、丙装置内圆形叶浮起的数量依次为10片、4片和2片。

(1)步骤①,小琳往清水中吹气是为了让清水富含       (填气体名称)。
(2)步骤④,用点燃的卫生香在密闭环境中造成烟雾,是为了模拟      天气,设置甲装置的目的是进行      
(3)步骤⑤,圆形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填气体名称),使叶片浮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装置      中的菠菜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4)实验结果能否支持小琳的假设?      。为使实验更科学准确,小琳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是为了      
4、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温室气体还有哪些?

●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目前,产生温室效应主要同由于现代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森林大火等等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是      ,该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      
(2)该小组用图③装置来进行二氧化碳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放      (填气体名称)。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地球只有一个,为了明天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类应该倍加爱护她。请提出二点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      
5、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温室气体还有哪些?

•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

物质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室效应指数

水蒸气

1

0.1

二氧化碳

0.03

1

甲烷

2×10-4

30

⑴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图甲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⑵图乙装置,控制温度计初温度,得到      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⑶图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气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      

⑷该小组用图丙装置来进行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有空气,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⑸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正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请针对“低碳”生活,提出你的建议: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积极使用新能源,某品牌汽车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车。请填空:
(1)该电动车所使用的电池为高铁电池,其原理为高铁酸钾(K2FeO4)和单质锌作用,在释放出电能的同时生成K2ZnOx、氧化铁及氧化锌,则K2ZnOxx的值为      ,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2)为了减少空气污染,你还有什么建议?
2、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气中SO2的含量不得超过0.4mg/L。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反应:SO2+I2+2H2O=H2SO4+2HI,

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O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

测试步骤:

①碘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 水中,继续加水配制成1000mL 溶液。

②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

③把1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

然后缓缓向外拉,使吸入试管内的废气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每次抽取的气体为1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排放到空气中的SO2气体主要来自于      燃烧。
(2)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      mg,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      色。
(3)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试计算该废气中SO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3、近年来“全球变暖”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地球的温度就像一辆失控狂飙的汽车,如果不设法让它降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情况如右图所示。分析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观点有      (1)
A . 目前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历史大部分时候 B . 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上升不成正比 C . 二氧化碳是造成气温上升的唯一原因 D . 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必定造成灾难性后果
(2)人们或许会问:这些碳来自何方?

①如果以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为对象来考量碳循环,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生物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伴随着动植物的死亡,体内的碳一部分被      (填某类生物)分解,返回大气圈。

②把地球及其大气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碳元素的总质量      

(3)标准状况下,地球表面的大气体积约为4.4×10183。若人类通过一段时间的低碳生活方式,地球表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了0.5PPM(1PPM=1克/米3),则地球表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约减少多少千克?这些二氧化碳全部被植物用于光合作用,可以合成有机物(以C6H12O6计)的质量为多少?

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4)不论科学研究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      类食物。(选填“动物”或“植物”)
4、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      
(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      
(3)2020年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 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
5、“加氢几分钟,畅行数百里”,这是2021上海车展上为氢能源汽车打出的标语。氢能源汽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氢离子,穿过电极A通过电解液移动到电极B与氧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而电子则从电极A经外部电路通过电动机到达电极B,形成电流。

(1)氢燃料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       能。
(2)氢气是氢燃料电池的原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网多余电能电解水来制取。已知1.2kg氢气大约可供某款氢能源汽车行驶100km,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多少质量的水。
(3)氢燃料电池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方向是:      
(4)世界能源组织提出: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碳排放而得倒的氢气称为绿氢。下列方式可制得绿氢的是       。 (4)
A . 水力发电制氢 B . 太阳能发电制氢 C . 火力发电制氢 D . 核能发电制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下3.8空气污染与保护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