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两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植物在阳光下能使空气变“好”,是因为植物能释放出“活命空气”。他所说的“活命空气”应该是( )
A . 空气 B . 氮气 C . 氧气 D . 二氧化碳
2、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A . 非生物界中循环的碳 B . 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C . 食物中有机物里的碳 D . 燃料中的碳
3、一棵2.5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的干重为25kg,使柳树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源于( )
A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 . 泥土中的水 C . 土壤中的二氧化碳  D . 天空中的雨水
4、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 , 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 . 图乙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 .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5、如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 B . 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C . 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 D .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
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氮元素只被氧化 B .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属于自然固氮 C . 其他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D . 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7、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是( )

①燃料燃烧  ②光合作用

③动植物呼吸  ④微生物分解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8、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 . 有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B .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C . 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D .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9、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错误的是(    )

A .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 B . 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 C . 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 .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0、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 . 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 . 食物腐烂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 . 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1、二氧化碳占空气总量的0.04%,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则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 . 人和动物的呼吸 B .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 水分的蒸发 D . 含碳燃料的燃烧
1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 . 生物的呼吸作用 B . 含碳燃料的燃烧 C . 发展利用氢燃料 D . 微生物氧化分解
1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 )
A . 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 B . 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C . 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D . 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
1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 B . 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C . 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 . 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氧气
15、关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等活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B . 栽种过多的植物会因其进行大量呼吸作用而破坏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 . 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 . 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从而破坏了碳一氧平衡
16、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 . 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 C . 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 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中乙代表的生物是      (选填“动物”、“绿色植物”或“微生物”)。
2、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

(1)碳循环指的是      (填“C元素”、“C单质”或“CO2”)的循环。
(2)在此图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3、如图是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试回答:

(1)图中      (填序号)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2)下列生物中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的是____(填字母)。 (2)
A . 藻类 B . 细菌 C . 病毒
4、如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动植物的遗体在自然界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①            (填生物名称)把它们分解成                  。这些物质在光照下又能被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而利用,进而制造      。再进一步被动物利用。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      参与物质循环。

5、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整体上消耗氧气的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态

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6、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请将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2CaCO3+2SO2+O22CaSO4+2      ,其中SO2体现了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

7、研究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环,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如图为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1)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倡低碳生活,其中“碳”的含义是        (填字母序号)。 (1)
A . 自然界中的碳元素 B . 生活用品中的碳单质 C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是参与碳循环的主要物质,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      ,常用于人工降雨。
(3)图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号)。
8、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碳中和目标中植物起到重要的作用,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写出化学方程式      ;植物把无机的二氧化碳转变成      在生物之间流动。
(2)为了达到碳中和目标我们可以怎么做(提出一条建议):      
9、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产生氧气的途径是      ,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      等。

10、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植物经      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在      中又生成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2)植物被      捕食后,糖类被动物吸收,在其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呼吸释放到大气中,又被植物利用。
(3)      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4)枯枝落叶、动物的排泄物等经      ,将其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到大气中。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

将一盆天竺葵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如图所示,根据如下实验回答问题;

(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将       ,原因是       ;

(2)将此装置分钟在阳光下,小白鼠将       ,在此过程中,小白鼠为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了       ,请写出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3)小白鼠和天竺葵体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

(4)上述装置中,若取出天竺葵,小白鼠将       ,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2、有人曾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中。


图A是把一支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燃烧,不一会,蜡烛熄灭了。

图B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死了。

图C是把一支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不熄灭。

图D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仍然存活。

请探究下列问题:

(1)图B中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是      
(2)图D中小白鼠能够存活的原因是      
(3)图A对于图C来说起      作用。
(4)上述实验说明了      
3、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      ,产生氧气的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多选)。 (2)
A .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 . 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 . 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D .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3)在地壳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二氧化硅、碳酸,钙等,而在空气中存在氧元素的物质有       (至少写出2种)等。人体内存在的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4)
A . 任何情况下呼吸纯氧均有益于人体健康 B . 氧元素在自然界中既以单质形式存在,又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 .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 . 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4、探究CH4和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探究一:比较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在相同条件下,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得500秒内CH4和CO2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中的曲线,关于CH4与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情况,你的结论是       。
(2)本题中的“相同条件”具体是指      (请举两例)。

探究二:空气中CH4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将CH4含量不同的空气放入图甲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CH4的体积分数

18%

36%

48%

64%

500秒后温度/℃

28.4

30.1

31.7

32.8

(3)分析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若要在250 毫升的集气瓶中收集含CH418%的气体(已知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你的操作方法是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己得到公认。控制大气中CO2含逞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 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      ;其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2)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3)科学家提出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 , 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 出来,适合“捕捉” CO2的溶液有       等;

(4)某实验小组想制取一定质量的CO2进行研究,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碳酸钙20克,稀盐酸足量,最多可以制得CO2       L(该温度和气压下,二氧化碳密度为2g/L)
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各种生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过程①是      作用,过程②中      (选填“储存”或“释放”)能量。
(2)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的过程③是通过叶片表皮上的      (填结构名称)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3)综上所述,绿色植物通过①②③三大生理过程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这三大作用从变化本质上看,有一种作用与另外两大作用有本质的区别,这种作用是      (填生理过程的名称)。
3、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所指过程的含义:      
(2)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 , 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      
(3)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两个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相同点、不同点。      
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填字母)
(2)图中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判定能量3      能量2(填“>”,“<”或者“=”)
(4)你认为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何意义?      
5、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l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红萍通过      作用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设置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      循环利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教版科学八下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